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正常人群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评估正常人冈上肌腱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根据年龄将其分为组1(20~39岁)、组2(40~59岁)及组3(≥ 60岁)。测量冈上肌腱最大厚度及其浅层、深层剪切波速度(SWV),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及优势手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及浅层与深层SWV值的差异。结果 同一性别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不同性别间非优势手侧及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3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均大于组1及组2(P均<0.05),组1与组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组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组组内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与非优势手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深层SWV值大于浅层(P均<0.05)。组3男性冈上肌腱浅层及深层SWV均高于女性(P均<0.05),其余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肌腱退行性变时,不仅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厚度增加,在力学特征上还可表现为肌腱软化。VTIQ可间接评价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脾脏硬度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脾脏弹性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H组)和62例无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SWE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脾脏弹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H组与对照组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WE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0.917和0.86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脾脏弹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最佳临界值为19.98 kP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8%和94.27%。结论 SWE测量脾脏硬度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能高于测量脾脏厚度和脾脏长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诊断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SS患者38例(SS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29名(对照组),以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所有受检者双侧腮腺和颌下腺行ARFI,检测其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获得SWV诊断SS的最佳阈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WV值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S组腮腺、颌下腺SWV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ARFI诊断腮腺SS的最佳阈值2.14 m/s,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7%、86.2%、0.809及0.971。ARFI诊断颌下腺SS的最佳阈值1.94 m/s,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AUC分别为86.8%、82.8%、0.696及0.899。腮腺SWV值与SS患者的血沉(ESR)、IgG、类风湿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颌下腺SWV值与SS患者的IgA、ESR、IgG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ARFI诊断SS具有较高价值,可定量提供SS腺体的硬度值,并可反映疾病活动状况,进而对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胆道闭锁是婴儿持续性黄疸常见病因,可快速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甚至导致死亡。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程度与肝门空肠吻合术术前评估、术后追踪及选择肝移植时间点密切相关。超声弹性成像是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较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胆道闭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确诊的148例CHB患者,分别行2D-SWE及TE检查,以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弹性成像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2D-SWE及TE的弹性均值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 =0.914、0.783);不同病理分期的两种检查方法平均弹性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增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得出2D-SWE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S2~S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3、0.976及0.972,TE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03、0.909及0.904,2D-SWE各期诊断效能均优于TE(S2:Z=3.062、S3:Z=3.379、S4:Z=2.539,P均<0.05)。结论 2D-SWE与TE技术在无创诊断CHB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但2D-SWE技术优于TE,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4例(126个结节)甲状腺结节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结节的回声、边缘、内部钙化程度、组成及形状;采用CDFI评估结节血流;采用SWE定性和定量评估结节弹性,获取剪切波速度(SWV),并通过ROC曲线计算SWV的最佳临界值。以最大SWV(SWVmax)和平均SWV(SWVmean)为离散变量,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将结果与超声特征的关键变量进行比较。结果:不规则边缘、低回声、微钙化、血流模式Ⅲ和Ⅳ级、弹性评分Ⅳ和Ⅴ级、SWVmax和SWVmean与恶性肿瘤有显著相关性,其中SWVmax和SWVmean的Nagelkerke R2值为43.6%和38.5%,高于常规超声与CDFI显示任何单个特征的Nagelkerke R2值;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的最佳临界值是SWVmax为3.59 m/s(敏感度91.7%、特异度79.4%),SWVmean为3.45 m/s(敏感度87.5%、特异度77.5%)。结论:恶性结节的SWVmean和SWVmax显著高于良性结节,且结节的SWVmean≥3.45 m/s、SWVmax≥3.59 m/s、弹性等级Ⅳ和Ⅴ级与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显著相关性;SWVmax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最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高频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拉伸的固有波传播速度(IVP),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患者心肌僵硬度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正常构型组22例、向心性重构组30例及向心性肥厚组38例)和同期门诊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包括斑点追踪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全面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弹性成像技术定量检测心肌弹性的直接测量指标——心肌拉伸的IVP。比较各组之间IVP是否存在差异,IVP与常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和GLS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P预测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高血压患者IVP高于健康对照组,向心性肥厚组IV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重构组及正常构型组(均P<0.05)。IVP与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相对室壁厚度(RWT)、收缩压(SBP)及E/e'呈显著正相关(r=0.732、0.695、0.670、0.652、0.626、0.625,均P<0.01),与GLS、e' average呈负相关(r=-0.593、-0.445,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VP>179.84 cm/s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向心性肥厚构型的最佳阈值(敏感度92%,特异度61%)。 结论IVP是无创定量评估高血压左心室重构患者左心室心肌僵硬度的新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高血压病患者(n=60,高血压组)和健康志愿者(n=32,对照组)血浆中CD31+/CD42-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袖带震荡技术无创检测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显著升高[(972.6±116.2)比(1920.3±152.0)个/μl,P<0.001];高血压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369.3±147.3)比(1793.0±328.3)cm/s,P<0.001]。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42,P<0.001),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升高且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循环内皮微颗粒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内皮微颗粒加速了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