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6篇
  免费   2218篇
  国内免费   441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28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915篇
口腔科学   359篇
临床医学   5738篇
内科学   1925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100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279篇
综合类   4908篇
预防医学   1304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570篇
  4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95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1850篇
  2013年   1535篇
  2012年   2136篇
  2011年   2345篇
  2010年   2085篇
  2009年   1968篇
  2008年   1969篇
  2007年   2038篇
  2006年   1934篇
  2005年   1594篇
  2004年   1307篇
  2003年   797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别诊断应包括小肠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等。  相似文献   
102.
CT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的制备及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非离子型X-CT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结果。磺海醇的最大吸收波长λ_(max)为244nm。讨论了温度、浓度对磺海醇溶液粘度的影响: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呈负线型相关;粘度随浓度(C)升高而激剧升高,与浓度的四次方呈线性相关:V_(37℃)=472.589[C] ̄4+1.121(r=0.9977)V_(30℃)=663.813[C] ̄4+1.152(r=0.9996)V_(20℃)=1082.953[C] ̄4+1.433(r=0.9982)使用该注射液进行狗的造影实验,获得了清晰的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103.
根据197例腰椎间盘病变的CT影像以及手术所见,提出腰椎间盘膨出分为均匀型、不均匀型、局限型;腰椎间盘脱出分为中央型、旁侧型、孔外型、Schmorl结节型。除Schmorl结节型外,上述椎间盘脱出可继续分为隆起型、破裂型、游离型等三个亚型。还讨论了分型的必要性、病理基础与临床关系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正畸埋伏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判断的47例上颌骨内埋伏牙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牙体表面成像(SSD)及上颌骨和牙体容积成像(VR)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47例均清楚显示了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MPR可测出埋伏牙的高度,SSD能清晰地显示骨内埋伏牙的形态、在牙列唇侧或腭侧的位置及与牙列牙根的关系,VR可展现埋伏牙的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空间关系。结论SSD和VR成像对上颌骨埋伏牙可互为补充,立体直观地、完整地显示其病理解剖关系,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分析 3 0例急性单发性球形肺炎的临床与CT特点 ,提高与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 3 0例住院患者 ,入院后均行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涂片、痰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痰细菌培养均为细菌感染 ,胸片、胸部CT显示病灶为贴近胸膜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占 70 .0 0 % ;分布在两肺下叶背段或后基底段占 60 .0 0 %。病灶直径 2 .0~ 4.5cm 2 4例 ,占 80 .0 0 % ,2 5例患者经抗炎治疗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抗炎治疗是动态观察单发性球形肺炎病灶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新生儿呕吐性疾病的消化道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呕吐性疾病的造影技术,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对比剂引入方式采用吸吮法和插胃管抽液后再注入对比剂两种方法;选用对比剂有6 0 %~80 % (W/V)的硫酸钡混悬液30~4 0ml或30 %泛影葡胺30ml;采用不同体位多轴位观察摄片,并对5 4例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 4例新生儿消化道造影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先天性幽门狭窄11例(19 6 % ) ,胃食管反流34例(6 3 0 % ) ,环形胰腺9例(16 .7% )。经手术治疗2 0例均与术前X线诊断相一致。结论:传统的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呕吐病因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造影技术和特有的造影征像能够及时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Pericardial tamponade remain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to the clinician especially when the patient is well compensated hemodynamically.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who sought medical help 1 month after having been stabbed in his chest. An investigation revealed a perforation of the myocardium and a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e patient survived thanks to a large organized clot that plugged the perforation. The patient was exposed to increased risk due to delayed onset, recognition, and therapy of the tamponade. Most reports on this subject deal with acute pericardial tamponade. Only few cases of delayed pericardial tamponade have been reported.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滑膜肉瘤(3例),囊肿(3例),其它相对少见,包括纤维组织细胞癌1例,尤文氏肉瘤1例,梭形细胞癌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影像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瘤灶内钙化、骨嵴形成等不同特点。常见原发骶骨肿瘤常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原发骶骨肿瘤病理分型相对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化,诊断常需综合不同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的成像方法.资料与方法 应用40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将113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心率<75次/min(90例),另一组心率≥75次/min(23例),将对比剂追踪自动触发感兴趣区(ROI)分别设定在肺动脉主干平面的升主动脉段和降主动脉段,探讨最佳冠状动脉成像的方法.结果 将ROI设置在肺动脉平面主干的降主动脉比升主动脉能获得更好的冠状动脉图像.结论 40层螺旋CT对心率<75次/min、选择肺动脉主干平面的降主动脉段作为对比剂追踪自动触发ROI,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SARS流行期间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变化特点。方法 对76例SARS流行期间发热留观室收治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1)此组肺炎患者多为青壮年(占60.53%),无固定职业或职业性质流动性较大者居多(69.74%);(2)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以中高热为多见(80.26%),发病早期部分患者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67.10%),外周血WBC在正常或低于正常范围(85.53%),淋巴细胞比例减少(75.00%);(3)肺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病灶形态以斑片状和球形多见(77.63%);病灶常位于肺周边,常出现支气管气像;动态观察病变影像大多无明显进展(88.16%%),经治疗均完全吸收。结论 SARS流行期间普通肺炎与非典型肺炎有相似的临床及胸部影像表现;肺部CT扫描能早期发现肺炎患者的异常阴影,明显优于胸片,但无特异性。因此,在SARS流行期间发热诊室医务人员应加强肺部炎性改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