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70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50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75.
Abstract

Actin-depolymerizing factor (ADF)/cofilin proteins are key players in controll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tent of actin dynamics, which is crucial for mediating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Pathogenic microbes have evolved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manipulate cofilin activity to subvert the actin cytoskeletal system in host cells, promoting their internalization into the target cells, modifying the replication niche and facilitating their intracellular and intercellular dissemination. The study of how these pathogens exploit cofilin pathway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infectious disease and providing potential targets for drug therapies.  相似文献   
76.
牙周炎是一种主要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与宿主的免疫反应相关。牙周致病菌可通过一过性菌血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微小RNA(microRNA)作为近年来小分子RNA的研究热点,可在表观遗传学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炎症调节。本文综述了牙周致病菌通过microRNA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从而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为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此外,通过探索动脉粥样硬化与牙周炎相关特异性microRNA的表达模式,可为未来诊断或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制针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大肠埃希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 UPT-LF)的快速定量检测试纸,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上转发光纳米颗粒( UCP-NPs)作为示踪物,基于双抗体夹心检测模型,研制针对上述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以4种靶标菌的系列浓度标准菌悬液作为标准样品,评价试纸的敏感性、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并进行模拟染菌食品的检测,评价模拟样品阳性检出率。结果针对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85~0.996;检测敏感性达105~106 CFU/ml,与其他近缘菌株无交叉反应;对乳制品、饮料、小食品、水产、肉类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检出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的UPT-LF,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线性定量能力,操作性能可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收治的8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83例患儿,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4.6)岁,临床特征以发热(77.1%)、轻中度贫血(71.1%)、C反应蛋白升高(67.5%)、红细胞沉降率增高(60.2%)、白细胞增高(47.0%)为主;出现栓塞症状20例(24.1%);血培养阳性56例(67.5%),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占89.3%;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超声检查检出赘生物68例(82%)。55例(66.2%)患儿接受心脏手术,最终死亡7例(8.4%)。结论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变迁,缓症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主要病原菌,需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心脏超声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癌并发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结果痰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株,占47.16%;革兰阳性菌50株,占8.87%;真菌248株,占43.97%;病原菌检出前五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31.04%),铜绿假单胞菌(12.23%),肺炎克雷伯菌(10.28%),大肠埃希菌(10.11%),鲍曼不动杆菌(4.96%)。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所有这些病原菌的耐药谱分析表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敏感性高。结论第二炮兵总医院近3年收治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密切结合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应对感染,同时避免耐药菌播散。第二炮兵总医院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医院,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长海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 641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3株(22.74%),肠杆菌科细菌933株(56.85%),非发酵菌291株(17.73%),真菌44株(2.68%)。分离率为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1.7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4.2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13.30%,非发酵菌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长海医院血流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阳性球菌和非发酵菌,除细菌外,念珠菌血流感染也越来越常见,临床应重视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趋势,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