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4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51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545篇
综合类   36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14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9例(共21条肢体),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腔内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重度肢体缺血(卢瑟福分级4~6级)6例,间歇性跛行(卢瑟福分级2~3级)1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2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11例,含碘对比剂过敏2例,肾衰竭2例。21条肢体中,泛大西洋介入学会协议(TASC)A级12条、TASC B级6条、TASC C级3条。1例TASC C级病变腔内治疗失败,转开放转流手术,余18例20条肢体均治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踝肱指数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12vs 0.89±0.15,P0.05)。术后1个月病变段通畅率100%(20/20),术后6个月通畅率90.00%(18/20)。术后随访期间肾功能无恶化。结论对于存在对比剂肾病风险、含碘离子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下肢动脉成形术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免疫指标水平,筛选出较为特异的免疫性指标。 方法选取46例自身免疫性POI患者(POI组)和46例健康女性(正常组),比较两组体液免疫指标、自身免疫指标、抗心磷脂综合征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OI组孕产次、经期及月经周期减少,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高,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降低;体液免疫指标κ轻链、λ轻链、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升高,补体4降低;抗心磷脂综合征指标抗心磷脂IgA抗体(ACA-IgA)、ACA-IgG、抗β2糖蛋白1 IgM抗体升高;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P<0.05),上述指标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OI组内与自身免疫指标阳性率比较,体液免疫指标阳性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自身免疫性POI患者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更容易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04.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既往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在病变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细胞特异性改变。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中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相关研究,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DNA甲基化改变,以期为新靶点的发现和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频谱多普勒评价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动脉硬化模型兔腹主动脉血流频谱 ,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早期动脉硬化的局限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 0只 ,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 (control group,CG) 12只 ,高脂饲料组 (observation group,OG) 18只 ;分别于第 0周、 4周、 8周、 10周、 12周超声检查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systolic velocity,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diastolic velocity,DV)、平均血流速度 (mean velocity,MV)、搏动指数 (pulsitile index,PI)、阻力指数 (resistent index,RI)、 SV/ DV,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 CG和 OG之间的差异。结果 :从第 4周起 ,OG出现高脂血症 ,第 8周以后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与第 0周获得的数据比较 ,OG除 SV、 MV、 SV/ DV的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外 ,余改变均不明显 (P>0 .0 5) ;在第 4~ 10周以后 ,OG上述测量指标即显示了和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一致的改变 ;第 4~ 12周、 8~ 12周和 10~ 12周所获得平均 PI,CG和 O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两组在匹配的时间段内的 PI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P>0 .0 5)。结论 :单纯以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速度及其血流指数的改变尚不能对实验动物兔动脉硬化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6.
基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病症特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并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总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对象、模型优缺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度,总结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症吻合度较高,与中医寒湿阻络证和热毒伤阴证吻合度较高,与湿热毒盛证和气血两虚证吻合度较低,没有与血脉淤阻证相吻合的动物模型。患肢病变程度、病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为最常检测指标。现阶段相对于大量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例报道,实验研究相对薄弱,建立合理的模型判断量化标准,复制与中医证候吻合度更高的动物模型是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7.
Parametric response mapping (PRM) is a nove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echnology that has shown potential for assessment of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CT).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variations in image acquisition under real‐world conditions affect the PRM measurements of clinically diagnosed BOS. CT scans were obtained retrospectively from 72 HCT recipients with BOS an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from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Karolinska Institute,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hole lung volumetric scans were performed at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using site‐specific acqui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 PRM and pulmonary function measurements were assessed.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BOS at diagnosis (media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 [FEV1] 53.5% predicted) ha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ites. Variations in site‐specific CT acquisition protocols had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PRM‐derived small airways disease (SAD), that is, BOS measurements. PRM‐derived SAD was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FEV1% predicted and FEV1/ forced vital capacity (R = ?0.236, P = .046; and R = ?0.689, P < .0001,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that elevated levels in the PRM measurements are primarily affected by BOS airflow obstruction and not CT scan acquisition parameter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PRM may be applied broadly for post‐HCT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BOS.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CNKI 数据库中近30 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10 篇文献,符合条件处方600 首,涉及233 味中药。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 60 的药物得到33 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8 个,新处方14 个;药物主归肝、心、脾经,性味分别以温、寒、平和苦、辛、甘为主。结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立足于“血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辅以清热、补虚、温通、息风止痉、止痛、托毒生肌、燥湿、通络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art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手术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0例,男63,女17,年龄65~8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组(O组,n=40)和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F组,n=40)。记录有创测压后患者平静呼吸5 min后(T_1)、股动脉穿刺置鞘时(T_2)、球囊扩张时(T_3)、手术结束时(T_4)的MAP、HR以及SpO_2;术中VAS、Ramsay评分、手术时间、出室时Ramsay评分。同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分级、手术时间和出室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2时两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且F组明显低于O组(P0.05)。T_3时F组VAS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O组,术毕至出恢复室观察时间明显长于O组(P0.05)。术中体动反应、术中呼吸抑制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O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手术监测麻醉中,能够有效控制疼痛反应,提高手术舒适度,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缬沙坦对炎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欣  王琳  杨汉东  闵新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491-149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和缬沙坦组,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主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AS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水平降低(P<0.01);主动脉血管内膜斑块减少,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血管内皮VCAM-1表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脂质代谢无关,而与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