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94篇
  免费   3945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耳鼻咽喉   342篇
儿科学   248篇
妇产科学   273篇
基础医学   2630篇
口腔科学   563篇
临床医学   4418篇
内科学   2731篇
皮肤病学   463篇
神经病学   1768篇
特种医学   13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946篇
综合类   1071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5164篇
眼科学   659篇
药学   8781篇
  501篇
中国医学   11739篇
肿瘤学   194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1365篇
  2021年   2163篇
  2020年   2384篇
  2019年   1220篇
  2018年   1217篇
  2017年   1757篇
  2016年   2409篇
  2015年   2140篇
  2014年   4983篇
  2013年   4199篇
  2012年   4103篇
  2011年   3776篇
  2010年   2944篇
  2009年   2386篇
  2008年   2145篇
  2007年   2232篇
  2006年   1974篇
  2005年   1733篇
  2004年   1361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005篇
  2001年   896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591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102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71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59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樊元利  孙国红 《西部医学》2019,31(2):315-317+3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榆林市星元第四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体征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变化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PaO2、PaCO2、SAS、SDS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心衰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对NPM1阳性老年非早幼粒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non APL AML)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NPM1老年非早幼粒细胞AML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阿糖胞苷(LDAC)化疗,观察组则在LDAC基础上联合ATO及ATRA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早期死亡率、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TRA联合ATO及LDAC使老年NPM1阳性 non APL AML患者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延长1年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崔延超  何娟  吴琼 《西部医学》2019,31(6):935-939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随机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各项功能评分差值及步行能力评分、疼痛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差值及步行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步行能力等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治疗过程当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VEC方案联合激光治疗不同年龄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内期患儿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6-01/2018-03 RB眼内期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3例36眼,>1岁组40例66眼,均给予VEC方案联合激光治疗,参照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治疗前、6个疗程结束后采用间接检眼镜与超声下测量肿瘤及肿瘤基底厚度与直径,记录治疗期间毒副反应。

结果:≤1岁组缓解率为75.0%,>1岁组缓解率为92.4%(P<0.05)。≤1岁组进展5眼,>1岁组进展1眼均行眼球摘除,其余患眼治疗后肿瘤厚度与基底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1岁组治疗后肿瘤厚度与基底直径均比≤1岁组小(P<0.05)。两组患儿均有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脱发,≤1岁组各有1例轻度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1岁组有2例轻度骨髓抑制,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

结论:VEC方案联合激光治疗RB眼内期患儿安全可行,>1岁患儿疗效优于≤1岁患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整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6-08期间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800例800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4眼行鼻外径路手术,纳入对照组; 446眼行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复视分级、眼球凹陷改善情况,并评估患者术后随访对颜面部外形美观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90.4%(P>0.05); 两组患者术前复视分级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复视0级患者占70.9%,对照组占66.7%(P>0.05); 术后6mo观察组复视0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 76.0%,P<0.05)。术前组间眼球内陷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1mo眼球内陷深度≤1cm者:观察组占89.5%,对照组占85.9%(P>0.05); 术后6mo, 眼球内陷深度≤1cm,观察组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8%(P<0.05)。 术后6mo时观察组对颜面部外观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4.6%(P<0.05)。

结论:内窥镜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手术中可有效改善复视及眼球内陷情况,且长远疗效较好,术后恢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07/2017-07我院确诊收治的弱视儿童393例715眼,建立弱视治疗档案,给予弱视综合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其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弱视注视性质和治疗依从性等影响疗效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患儿393例715眼中,基本治愈者520眼(72.7%),进步者117眼(16.4%),无效者 78眼(10.9%),总有效率为89.1%。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治疗依从性等临床特点影响弱视治疗效果。

结论:儿童弱视的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与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弱视注视性质和治疗依从性等临床特点关系密切。年龄偏大,弱视类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弱视程度重、旁中心注视及依从性差的患儿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对比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8-03/08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73例146眼MGD相关干眼患者,试验组38例76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wk 1次,共3次)。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眼睑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天熏蒸、清洗睑缘,连续5d,第5d进行睑板腺按摩,间隔2wk后再次重复治疗,共3次)。本研究时间共12wk,记录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4、7、12wk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测量(NITMH)、睑板腺缺失积分(MGS)、睑板腺分泌物评估(MGYSS)等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二者的疗效对比。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wk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4、7、12wk时,除NITMH、MGS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试验组于首次治疗后疗效指标持续好转,于第12wk时疗效最佳,而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后第7wk疗效最佳,之后疗效减弱。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及眼睑熏蒸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治疗方便、安全、有效,且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疗效及维持时间优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998.
张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63-2166

目的:比较采用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7/2018-06在我院诊治的108例10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泪道逆行置管术36例36眼,B组行双套环顺行置管术36例36眼,C组行泪道U形置管术36例36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B组为94.4%,C组为97.2%(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高于B组的5.6%,高于C组的2.8%(P=0.010); A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9.1%,高于B组的5.9%,高于C组的5.9%(P=0.029)。

结论: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均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较少,但泪道逆行置管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泪道U形置管术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Flu)、孟鲁斯特钠(Mon)与酮替芬(Ket)的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呼吸科门诊收治的2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Flu+Mon+Ket组、Flu+Mon组、Flu+Ket组、Mon+Ket组、Flu组、Mon组、Ket组(n=40)。每组根据各自的用药方案给予相应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评估患儿在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时的咳嗽情况及评分、肺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随治疗时间,7组患儿咳嗽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个月后,Flu+Mon+Ket组咳嗽评分均低于其他组,FEV1%、PEF%均高于其他组(P < 0.05);治疗2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Ket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FEV1%、PEF%明显低于其他组(P < 0.05);其他各组在治疗3个月后,组间咳嗽评分、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et组咳嗽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01),其他各组间咳嗽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24)。结论 Flu、Mon、Ket三药联合使用治疗儿童CVA在2个月时的疗效较两药联用及单药使用显著,且用药安全;但用药3个月后,单用Flu或单用Mon的疗效不差于联合用药;单用Ket疗效不佳,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