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75篇
  免费   2876篇
  国内免费   878篇
耳鼻咽喉   302篇
儿科学   222篇
妇产科学   357篇
基础医学   1526篇
口腔科学   555篇
临床医学   35297篇
内科学   2478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633篇
特种医学   2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1883篇
综合类   42504篇
预防医学   9385篇
眼科学   679篇
药学   18424篇
  277篇
中国医学   4694篇
肿瘤学   549篇
  2024年   554篇
  2023年   2083篇
  2022年   1818篇
  2021年   2546篇
  2020年   2689篇
  2019年   2541篇
  2018年   1046篇
  2017年   2501篇
  2016年   2854篇
  2015年   3360篇
  2014年   6973篇
  2013年   7093篇
  2012年   9001篇
  2011年   9747篇
  2010年   8853篇
  2009年   8624篇
  2008年   8732篇
  2007年   7819篇
  2006年   6555篇
  2005年   6487篇
  2004年   5724篇
  2003年   5407篇
  2002年   3974篇
  2001年   3294篇
  2000年   2485篇
  1999年   1784篇
  1998年   1452篇
  1997年   1311篇
  1996年   1097篇
  1995年   936篇
  1994年   706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37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苏润 《大家健康》2015,(3):151-152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的方法、效果以及后期处理。方法:选取80例老年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麻醉的特点及方式。结果:80例临床患者中有46例进行了全身麻醉,34例进行了局部麻醉。其中25例患者在临床麻醉中血压升高,7例患者频发室性早搏。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准备,术中采用正当的麻醉方式,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2.
《抗感染药学》2016,(3):673-675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根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腔推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经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VAS评分值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糖测得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根性疼痛的发生率、VAS评分值(为0~≤3分,>3~≤6分,>6~10分的比例)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和4 d时血糖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优于镇痛液,对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下降,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以及对血糖值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身麻醉(全麻)的效果。方法 62例腹腔镜、泌尿科、骨科、肛肠科、妇科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实验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插管)、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出喉罩(拔管)1 min、拔管3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全麻起效时间、维持全麻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HR水平分别为(77.52±6.36)、(73.26±5.56)、(72.01±4.69)、(75.35±7.63)、(72.34±6.79)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34±7.85)、(87.97±5.25)、(78.85±5.20)、(95.69±9.21)、(85.63±7.4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MAP水平分别为(90.25±6.73)、(87.65±7.98)、(88.79±7.65)、(88.09±5.61)、(88.52±5.1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09.51±7.85)、(103.27±12.43)、(102.52±8.21)、(106.74±7.68)、(104.62±7.71)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96.77%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起效、维持全麻、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61±0.23)、(100.59±6.72)、(17.99±3.5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93±0.41)、(123.61±7.85)、(36.87±4.1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等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降低对机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55.
56.
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服务需求,适当的延长服务周期,将医院护理与患者的家庭护理相互结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疾病康复养的比重要更大些,如以最为常见的心梗治疗为例,正常情况下患者需要每年2次进行入院治疗,每次7~15 d,在该时段内,患者接受的是医院提供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在此后的11个月时间内,则完全依靠家庭的护理工作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从中可见,护理工作其实是伴随着患者整个的康复过程。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可以对患者起到非常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极高的护理效果和质量。但当患者出院后,由于患者家属缺乏护理学相关知识,加之患者普遍是家庭中长者,无法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管理,此时如何护理成为困扰每一个家庭的难题。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由护理不当所致[1-2]。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将医院的护理工作与家庭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即护士通过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通过调查血透室护士的生活质量,探讨血透护士的健康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研究45例血透室护士予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其中包括8个项目36个问题。计算每个项目的得分,其中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的问题仅回答是或否,其余问题的回答分4-5个等级,8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结果:血透室护士的SF-36指数总评分低于平均(112.6±16.30),总分的平均得分低于60分,显示健康质量有所降低;结合血透护士工作环境,考虑影响其健康水平的因素有生物、化学、物理及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为主。结论:为提高血透室护士健康水平,除医院予工作环境相对改善外,护士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多参与人际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水平,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59.
<正>应急预案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处理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协调能力,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必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突发事件,会产生恐惧、紧张甚至手足无措,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或将事态扩大。护士如何提高应变能力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将患者伤害控制到最低水平,是应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将腰硬联合麻醉法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并对此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于接受我院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26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63例患者以腰硬联合麻醉作为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63例的麻醉方式则为硬膜外麻醉法。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运动神经起到的阻滞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前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少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机体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且能够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