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5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77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016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2322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46篇
特种医学   1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605篇
综合类   4074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1333篇
  35篇
中国医学   1195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319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1076篇
  2007年   871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膝腱反射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评价和意义。方法对2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常规方法检查膝腱反射,双极表面电极电刺激髌韧带并记录股内侧肌肌电图。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膝腱反射和肌电图的客观改变,结合临床"打软腿"的主观症状,研究主、客观相互关系。结果3项指标手术前后两样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J=0.004,PEMG=0.022,PS=0.000);3项指标手术前后改变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J-EMG=0.495,PKJ-S=0.476,PEMG-S=0.163)。结论提出"前交叉韧带-膝腱反射弧"的观点,将膝腱反射检查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的常规查体,借此评价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以指导本体感觉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J),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 B48.79%±12.67%,ⅠC 19.87%±5.21%,ⅡD 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我们设计小切口下整复,缝合撕裂之喙锁韧带,局部用可吸收线穿扎固定,双克氏针内固定,针尾留于皮外,配合外固定治Ⅱ型锁骨外端骨折21倒,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995.
膝关节病是老年人最易患的外科病之一,主要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关节滑膜炎等。手术是治疗膝关节病的主要方法。但膝关节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常因为膝关节长期不活动等因素而导致关节腔内血肿机化,进而引起关节囊、股四头肌、髌韧带粘连、关节僵硬等症状。在临床上,此类症状被称为"术后膝关节粘连"。在发生术后膝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2006~2008年该院共完成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3.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6例患者均无复发.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3.3±5.1)分,手术后提高至(96±2.1)分(t=6.62,P<0.05);Glasgow疗效评定6例患者全部为优.结论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7.
腹壁韧带状瘤是一种易局部复发 ,但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本院于 1 992~ 1 997年间共收治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50岁 ,平均 36岁。本病一般临床表现为 :腹壁无痛性肿块 ,体征为 :腹壁可扪及境界欠清、基底固定、质硬、无痛性肿块。本组 4例为年轻经产女性腹壁肿块 ,1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肿块 ,全部病例病程为半月至两年不等。B超均提示 :无包膜实质性肿块。术中发现 :4例肿块位于腹内斜肌 ,3例位于腹直肌 ,1例位于腹横肌。治疗方法及结果 :5例术前拟诊该肿瘤 ,行病灶加广泛边缘组织切除 ,未见局…  相似文献   
998.
陈娟 《工企医刊》2001,14(6):89-89
我院自1993年应用有限椎板切除潜行扩大开窗法治疗了3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钙化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36例中,男性26例,女10例,年龄38岁~82岁,平均60岁,病程1.2年~21年,平均6.5年,L_4~L_512例,L_5~S_116例,L_4~L_5及L_5~S_1双节段8例。手术方法:采用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后正中切口,剥离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将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治疗,18例)和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18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再脱位发生率低等优点,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00.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膝内外侧复合体重建的经验。方法关节镜下移植中1/3骨-髌腱-骨组织、4股腘绳肌腱及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ACL、PCL。合并膝内、外侧结构损伤患者在重建的同时进行膝关节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修补。术后佩戴可调式膝关节固定带3个月行康复训练。结果53例随访2个月~5年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20±4.6)分提高到(85±7.3)分。所有患者术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存在阳性体征,术后1例后抽屉试验阳性,4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在关节镜直视下交叉韧带重建能准确定位ACL、PCL解剖止点,具有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恢复快的优点,能达到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