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59篇
  1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段光堂  王巍 《河北中医》2007,29(4):331-332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CAAN患者,用百令胶囊治疗,治疗效果与用泼尼松治疗组(对照组)1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SCr、C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Ccr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用百令胶囊能够明显延缓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泼尼松不能够控制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63.
防己类药材中马兜铃酸Ⅰ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马兜铃科防己类药材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穆坪马兜铃,大叶青木香和耳叶马兜铃马兜铃酸I的含量,并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粉防己和木防己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64.
甘露消毒丸与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中成药甘露消毒丸是否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CTN)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温州市几个大型社区居民,将资料登记完整及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652例进行非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以均衡性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构成,计算甘露消毒丸引起CTN的相对危险度,并计算暴露人群的归因分值及人群归因分值。结果:均衡性检验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构成没有统计学差异,职业构成有统计学差异。使用甘露消毒丸诱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相对危险性(OR值)为37.08(P〈0.001),OR值95%可信区间(CI)为(13.16~104.49),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职业影响之后,OR值、95%CI值分别为58.53、17.25~198.59。暴露人群的归因分值为98.29%,人群归因分值57.98%。结论:甘露消毒丸是温州市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推测与该药中的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有关联。  相似文献   
65.
土木香能否代替青木香用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考证土木香是否可以代替青木香用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比较土木香和青木香在植物来源、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与结论:土木香和青木香在上述各方面均不相同,二者不应替代。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I(AA-I)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己提取物(含AA-I80.5%)以125、62.5、15.2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PLC)法,测定样品中AA-I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1(AL-I)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AA-I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和0.45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6.10和6.54h,清除率(CL)分别为3.02和1.41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10和35.22μg/(ml·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2和1.35h。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且蓄积程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血清Cr、BUN明显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包氏囊内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坏死、消失。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较广泛,其蓄积具有特异性。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I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67.
马兜铃酸-Ⅰ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Ⅰ(AA-Ⅰ)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已提取物(含AA-Ⅰ 80.5%)以125、62.5、15.2 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PLC)法,测定样品中AA-Ⅰ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1(AL-Ⅰ)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AA-Ⅰ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和0.45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6.10和6.54 h,清除率(CL)分别为3.02和1.41 ml/(min·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10和35.22μg/(ml·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2和1.35 h.AA-Ⅰ及AL-Ⅰ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且蓄积程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血清Cr、BUN明显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包氏囊内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坏死、消失.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已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AA-Ⅰ及AL-Ⅰ的组织分布较广泛,其蓄积具有特异性.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Ⅰ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68.
先前研究表明,从弓形马兜铃(拟)Aristolochia arcuata Masters中分离的2,5-二芳基-3,4-二甲基四氢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talaumidin(1)具有向神经作用。作者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化合物1及其类似物蔚瑞昆森(2)、盖尔格拉文(3)、aristolignin(4)、甘密树脂素A(5)、异甘密树脂素B(6)、甘密树脂素B(7)的向神经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青木香及复方制剂冠心苏合胶囊中马兜铃酸A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及小鼠在ig给予含相同量马兜铃酸A的青木香和冠心苏合胶囊后,马兜铃酸A的吸收、分布规律的差异。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2∶27∶1),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为20℃。结果药动学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分别ig给予青木香和冠心苏合胶囊(相当于2.5mg/kg马兜铃酸A)后,其体内的药动学房室模型均符合一室模型,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t1/2ke,tmax、AUC、Cmax分别为5.103min、43.63min、17.89min、80.45(μg·min)/mL、0.9168μg/mL;冠心苏合胶囊中相应的参数分别为5.294min、43.50min、18.32min、33.08(μg·min)/mL、0.3818μg/mL。结论小鼠给予含马兜铃酸A相同剂量的青木香和冠心苏合胶囊后,冠心苏合胶囊中马兜铃酸A的Cmax明显低于青木香中的Cmax,说明复方配伍作用可减少马兜铃酸A的吸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养血清脑颗粒中是否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53∶4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7nm,测定20批养血清脑颗粒。结果回收率为97.7%,标准曲线为Y=2.05X 0.205,在5.2~68ng线性关系良好;20批养血清脑颗粒中均未检测到马兜铃酸A。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中不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是一种安全的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