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3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713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1篇
  4篇
中国医学   218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腱鞘囊肿是部队官兵的多发病,常发于腕背、踝前、足背等处,是由于反复磨擦、劳累,伤及筋腱、经脉,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火三棱针治疗腱鞘囊肿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以阿是穴、曲池外关、条口透承山、阳陵泉为基本方治疗肩凝症。肩前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后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外廉痛加合谷。阿是穴用火针疗法,每3天1次;间隔期用毫针多向刺,并结合阻力针法。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作用突出,针刺时应注意双层得气。阳陵泉治疗肩关节疼痛症疗效突出。为了巩固以上穴的作用,补钉足三里。  相似文献   
64.
“通腑针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腑针法”是孙学全主任中医师提出的用于“腑气不通”或“浊毒郁积”等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习用“通腑针法”辅以电针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每获良验,举要如下。1原发性痛经王×,女,18岁,学生。1995年3月19日初诊。主诉月经来临时小腹坠痛3年,伴...  相似文献   
65.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治愈此病比较困难。近几年来,笔者应用青龙摆尾针刺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18~30岁者12例,31-40岁者20例,41~50岁者10例,51~60岁者8例。左下肢疼痛者21例,右下肢疼痛者23例,双下肢疼痛者6例。L4~L5椎间盘脱出者8例,L5~S1椎间盘脱出者13例,L3、4、5两椎间盘脱出者4例;腰椎病者12例,坐骨神经炎者7例,梨状肌综合征者6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10天。2诊…  相似文献   
66.
醒脑解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节  奎瑜  蔡雪梅 《四川中医》2005,23(3):12-13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难点和热点。作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根据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发病机制,紧扣“脑”这一病理关键环节,提出“脑——跷脉——十二经脉——经筋”四位一体的整体治疗思路及以该思路为核心的“醒脑解痉”针法这一全新的治疗模式。该法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升高给出了一条系统、条理清晰的治疗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7.
"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醒脑开窍"针法是导师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治疗中风病行之有效的针法,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日益深入.有关"醒脑开窍"针法的报道甚多,涵盖理论总结,临床应用以及基础研究几方面,现从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8.
我院2003~2004年分别对428例患者进行了新旧拔针法的对比观察.患者年龄均>20岁,性别不限,住院日均>6天,拔针后按压均按压1分钟.  相似文献   
69.
传统的胸腔穿刺术正如文献报道一样具有较多的缺点,如穿刺深度靠医生的手对刺破壁层胸膜的主观感觉来判断,而操作常需要2人进行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三通开关阀式穿刺针的方法嘲,与负压进针技术原理结合,兼顾两者优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取关元、足三里为“双固”用穴,内关为“一通”用穴;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