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14篇
  免费   6902篇
  国内免费   5653篇
耳鼻咽喉   1532篇
儿科学   1775篇
妇产科学   476篇
基础医学   8660篇
口腔科学   1049篇
临床医学   20372篇
内科学   8818篇
皮肤病学   645篇
神经病学   11289篇
特种医学   49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8篇
外科学   16551篇
综合类   40469篇
预防医学   7524篇
眼科学   1577篇
药学   15405篇
  290篇
中国医学   10741篇
肿瘤学   3167篇
  2024年   1110篇
  2023年   3902篇
  2022年   3480篇
  2021年   4232篇
  2020年   4124篇
  2019年   4084篇
  2018年   1995篇
  2017年   3179篇
  2016年   3595篇
  2015年   4035篇
  2014年   6736篇
  2013年   6598篇
  2012年   8717篇
  2011年   9400篇
  2010年   8303篇
  2009年   8296篇
  2008年   9358篇
  2007年   8721篇
  2006年   7912篇
  2005年   8487篇
  2004年   6794篇
  2003年   6152篇
  2002年   4941篇
  2001年   4032篇
  2000年   2940篇
  1999年   2476篇
  1998年   1959篇
  1997年   1751篇
  1996年   1648篇
  1995年   1490篇
  1994年   1213篇
  1993年   789篇
  1992年   739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484篇
  1989年   590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12间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镜治疗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且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31例,单纯组予喉罩全麻,联合组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T0)、插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喉罩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联合组T3时MAP、HR均比T0时高;单纯组T2、T3时MAP、HR均比T0时高。组间比较:联合组T2、T3时MAP、HR均比单纯组低,且联合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率各指标均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全麻用药量,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75.
76.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多种神经保护剂(醒脑静、GMI以及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显著较差,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韩颖 《天津护理》2020,28(2):234
总结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患者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护理经验,严密观察病情,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保持各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定时冲管,做好管路记录,班班交接,适当限制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出现压疮,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是其中的要点环节。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与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FN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半数抑制浓度,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研究SFN对U251细胞内Cyt-c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SFN组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均对U251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μmol/l与2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诱导细胞凋亡率及Cyt-c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SFN浓度递增,U251细胞凋亡率、Cyt-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N可能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过程,表现为诱导凋亡U251细胞,可能与Cyt-c表达增高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79.
吗啡成瘾可以引起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功能改变,应激性抑郁与多巴胺能神经的功能降低有关,表明吗啡成瘾与应激性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密切相关,他们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相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从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杏仁核(amygdala, Amy)、海马(hippocampus, Hip)以及纹状体(striatum, ST)的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功能紊乱,在吗啡成瘾和应激性抑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对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在吗啡成瘾和应激性抑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87-4189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房颤合并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54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及Lorenz-R-R散点图在房颤合并房室阻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54例房颤患者中房颤伴II°房室阻滞患者共计88例,非II°房室阻滞患者共计66例;II°房室阻滞患者最长RR间期为3.07±0.55s,明显高于非II°房室阻滞患者的RR间期2.33±0.1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房室阻滞患者心室率为63.16±10.34次/分,明显低于非II°房室阻滞患者的心室率74.73±8.12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中诊断房颤伴II°房室阻滞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而散点图在应用于房颤伴II°房室阻滞方面的诊断时,能够产生特征明显的图像,分布均匀的条带,无明显下界,有明显上界,条带宽度一致;88例二度房室阻滞患者中仅有33例患者的散点图符合该图形特征。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与散点分布图共同应用于临床诊断过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病人来说诊断价值更高,能够为其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