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954篇
口腔科学   250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813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46篇
特种医学   329篇
外科学   491篇
综合类   2941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292篇
药学   438篇
  3篇
中国医学   758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皮肤型童虫的体壁、腺体和消化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从尾蚴至皮肤型童虫转变过程,其体壁和钻腺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但头腺及消化道则未见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其相应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将50只家兔造成实验性桡骨骨折,分批取骨痂标本,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执行者,巨噬细胞能吞噬死骨,但不能吸收骨质。  相似文献   
33.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法,研究羊小肠吸收机能状态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处于吸收机能状态的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周围无基或基膜连续。内铍细胞间连拉形式复杂,最多于复杂的多突起交错连接。无论何加接形式。其相接处均极为紧密,未见呈开放状态。内皮细胞的胞质胞质内有大量的囊泡,内皮表面的胞饮和胞吐现象极为显著。毛细淋巴管的吸收机制很可能或主要是通过管壁内皮细胞的胞饱吐及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34.
光镜和电镜观察慢性宫颈炎上皮不典型增生42例,宫颈癌21例,正常对照7例。上皮不典型增生之一是位于深部的储备细胞增生,细胞的核质比大,细胞器少,分化较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特点是核质比增大,核形不整,核膜内陷,细胞器增多,桥粒和张力原纤维减少。鳞癌细胞的核质比更大,核膜内褶深,细胞器更多,桥粒和张力原纤维很少或消失,分化低的癌细胞尤明显。粘液性腺癌腺上皮深部可见储备细胞转化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35.
36.
中缝大核的神经递质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天生  李戬 《针刺研究》1993,18(3):168-171
本文综述了有关中缝大核内神经细胞的递质性质及其超微结构的特点;中缝大核中枢传入和传出纤维的递质性质和中缝大核的超微结构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7.
激素对股骨头微血管及组织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通过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股骨头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和股骨头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健康日本白兔40只,1.86~2.21kg,平均2.06k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只,对照组9只。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8mg/kg,对照组每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32ml/kg。在实验的第4、8和12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头行微血管墨汁灌注,研究股骨头MVD的变化;制作半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头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拍摄兔耳背微血管网观察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双侧股骨头松质骨和密质骨的单位面积内MVD与对照组相比在用药3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兔耳背微血管网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变稀疏。股骨头各系组织细胞内均发现有脂质堆积;骨细胞核膜失去连续性、碎裂,染色质溶解;血管内皮细胞内出现脂滴,胞膜结构不完整,可见明显的裂隙,线粒体肿胀、变圆,结构不清;脂肪细胞异常肥大,核内出现脂滴,并压迫小静脉,管腔变窄;小静脉内可见红细胞相互重叠呈“缗线状”。结论骨内压升高是激素性骨坏死病理过程中的一个表现,与肥大的脂肪细胞压迫小静脉有关。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计划引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水囊组)10例,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15例。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10例,16~22周),实验Ⅱ组(5例,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服3天,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心肌组织进行样本制备,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细胞肿胀、空化,细胞膜不完整,闰盘分离,部分细胞连接消失。细胞核多呈不规则形,核内染色质凝聚呈块状,部分细胞核空化,核周围可见脂褐素。大部分肌丝断裂,肌节结构消失,少数可辩残留肌节结构,其间可见少量核糖体,但各带结构不清。线粒体肿胀,高度空化,嵴断裂,细胞基质局部空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心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改变,且孕龄越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心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39.
40.
低氧及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时,大鼠体重及腓肠肌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状态下适当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运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肌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低氧复合运动组较低氧安静组大鼠体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氧复合运动组骨骼肌结构正常,线粒体数量增加,骨骼肌纤维增粗,毛细血管增生。结论低氧复合适当的运动能够维持骨骼肌的正常形态,增强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从而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