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98篇
  免费   6754篇
  国内免费   4003篇
耳鼻咽喉   393篇
儿科学   1705篇
妇产科学   1016篇
基础医学   9078篇
口腔科学   928篇
临床医学   20634篇
内科学   13233篇
皮肤病学   1342篇
神经病学   2363篇
特种医学   3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4466篇
综合类   41655篇
预防医学   17780篇
眼科学   841篇
药学   19094篇
  293篇
中国医学   12061篇
肿瘤学   3601篇
  2024年   920篇
  2023年   3656篇
  2022年   3113篇
  2021年   4273篇
  2020年   4151篇
  2019年   4465篇
  2018年   2092篇
  2017年   3611篇
  2016年   3682篇
  2015年   4313篇
  2014年   6562篇
  2013年   6139篇
  2012年   7779篇
  2011年   8145篇
  2010年   7047篇
  2009年   6890篇
  2008年   10679篇
  2007年   8397篇
  2006年   8036篇
  2005年   9483篇
  2004年   6755篇
  2003年   5575篇
  2002年   4224篇
  2001年   3787篇
  2000年   3174篇
  1999年   2670篇
  1998年   2312篇
  1997年   2128篇
  1996年   1737篇
  1995年   1909篇
  1994年   1503篇
  1993年   876篇
  1992年   775篇
  1991年   768篇
  1990年   680篇
  1989年   704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血脂、血糖现状水平,探讨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我市38078名社区居民采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年龄、性别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血脂、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89岁年龄组血脂、血糖总体水平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女性血脂水平普遍高于男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高,应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2.
侯万举  曹洁  王娟 《天津医药》2019,47(2):155-158
目的 研究血清窖蛋白-1 (Cav-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相关肺动脉高压 (PAH)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5例, 根据是否合并PAH分成COPD组 [肺动脉收缩压 (PASP) <40 mmHg, 35例] 及COPD-PAH组 (PASP ≥40 mmHg, 30例)。另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基线资料、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指标, 以及血清Cav-1、 白细胞介素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 评价Cav-1对COPD合并PAH的诊断价值。结果 COPD-PAH组与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及氧分压 [p (O2 )] 低于对照组, 而二氧化碳分压 [p (CO2 )]、 PASP均高于对照组 (P<0.01)。COPD-PAH组p (O2 ) 低于COPD组, p (CO2 )、 PASP均高于COPD 组 (P<0.01)。对照组、 COPD组及COPD-PAH组Cav-1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而IL-6、 TNF-α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P<0.01)。血清Cav-1诊断COPD合并PA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 (0.821~0.955), 最佳截断值为 6.66 μg/L, 此时诊断敏感度为76.7%, 特异度为85.7%, 与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PASP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 (Kappa 值=0.627)。结论 血清Cav-1在COPD相关PAH患者表达明显下调, 可以作为预测COPD相关PAH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临床医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鉴于肿瘤综合诊疗的特点,本刊拟设立“临床病理(例)讨论”栏目。本栏目主要发表临床罕见、疑难、诊治过程曲折、有普遍借鉴意义、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的难治病例,以及其他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或提示意义的病例。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某地区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指标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0月海南省中医院确诊的82例脑囊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特点。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酸激酶同工酶B(CK-B)、Ca(2+)、K(2+)、K+、Cl+、Cl-、Na-、N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IL-6、IL-10、TNF-α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RI检测可见脑实质型T1WI显示囊腔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头节与脑实质等信号,略高于囊液,T2WI显示囊腔呈略低于脑脊液的高信号,头节信号略低于囊液;原发性癫痫患者在T1WI和T2WI上病灶组织呈现等信号。结论 脑囊虫病感染与职业、居住环境和是否养猪有关,临床可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MRI特点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变评估。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分析中重度高血压应用坎地沙坦酯或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诊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规格:10 mg*10片,开始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1次)联合氢氯噻嗪(规格:25 mg*100片,开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1次)治疗,研究组予以坎地沙坦酯(规格:4 mg*14片,起始剂量每日1次,每次8 mg)结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血钾与肾功能、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舒张压(77.42±8.53)mm Hg、收缩压(121.31±15.84) mm Hg等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酸水平为(368.46±98.79)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12.36±102.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低血钾症、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贝那普利结合氢氯噻嗪相比,坎地沙坦酯与氢氯噻嗪结合应用对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更佳,可明显控制血压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