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66篇
内科学   41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1392篇
预防医学   37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19篇
  5篇
中国医学   335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 检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凝血和纤溶指标 ,探讨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8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P 选择素、D 二聚体 (D D)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浆vWF、TM、P 选择素及D 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经化疗达完全缓解者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而未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检测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的病情监测 ,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
复方雷公藤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方雷公藤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复方雷公藤胶囊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雷公藤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有明显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各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NH患者进行糖水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实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血液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铁染色,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和临床表现的分析。结果 糖水试验阳性率100%、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实验)阳性率为100%、Rous试验阳性率为2.8%,糖水实验、Ham实验、Rous实验均反映PNH的病理特征。中、重度贫血者占83.3%。WBC减少者占44.4%,BPC减少者占50%,三系列皆减少占33.3%,BM象示增生低下者仅占5.5%,以幼红增生为主。铁染色时,铁粒幼红细胞<15%者有11例,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结论 用一组相关试验诊断PNH可相互印证,加上临床实践,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94.
程序降温冷冻保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程序降温冷冻保存对造血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临床观察比较 4℃保存和深低温保存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造血恢复时间 ,同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与流式细胞仪Annexin V PI标记法检测两组造血干细胞的活性。结果 深低温保存移植组移植后血小板上升时间较 4℃保存移植组缓慢 (但P >0 0 5 ) ,4℃保存对造血干细胞活性影响不大 ,深低温保存可引起造血干细胞发生大量凋亡和死亡 ,导致存活率明显降低。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 PI标记凋亡测定法检测造血干细胞活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传统的台盼蓝拒染法。结论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造血干细胞冷冻保护剂仍有较大缺陷 ,需开发具有抗凋亡作用的新型冷冻保护剂。造血干细胞活性检测选用流式细胞仪凋亡测定法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5.
美国血液学会第45届年会最近在圣地亚哥举行,该会议公布了许多改变用药方案治疗血液病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成功加大剂量可提高早期慢性粒细胞骨髓性白血病(CML)的高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阴性应答率;人单克隆抗体可提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化疗后的缓解率;促红素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恶性血液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恶性血液病细胞表面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7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血液病细胞p16蛋白表达阳性率(72.1%)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100.0%)(P<0.05),其中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低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后,p16蛋白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8.3%(1/12),明显低于p16蛋白阳性组(25.8%,8/31)(P<0.05)。结论p16蛋白在恶性血液病中表达减弱,它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更为密切,并具有一定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97.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白血病和非霍杰金氏淋巴瘤 (NHL)的疗效和移植相关死亡。方法  2 2 2例白血病和NHL中 ,112例接受自体HSCT、110例接受异体HSCT ,其中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和 36例NHL均为自体HSCT。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 :14 9例TBI +Cy、2 3例改良Bucy、5 0例MACC方案。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在自体与异体移植后白细胞>1.0×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时间 ,二组分别为 (14 .3± 6 .1)d和 (17.8± 9.2 )d与 (15 .1±4 .6 )d和 (19.6± 10 .3)d ,二组比较造血重建时间无差异 (P >0 .0 1)。非M3 白血病自体与异体移植后 5年估计无病生存率为 (5 2 .0± 5 .8) %和 (6 2 .4± 6 .2 ) %、复发率为 (44 .7%和 14 .5 % ) ,M3 白血病自体移植无病生存率 (93.6± 4 .4 ) %、复发率 5 .3% ,NHL自体移植无病生存率 (6 6 .3± 8.0 ) %、复发率 2 2...  相似文献   
98.
有统计表明,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四,加上其他各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近年在我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如何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不良的情绪是导致发病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可维持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可使人体气机紊乱。气滞可致血瘀,血瘀可加重气滞,气滞血瘀形成体内蕴毒,毒气不能排出体外而浸入骨髓,败坏了正常的骨髓血液,使血液的生成过程发生变异,就形成了血液系统的疾病。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的气血犹如自然界的河流,“流水不…  相似文献   
9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观察三种不同移植方法的并发症,造血恢复时间,三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自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并发症少,造血恢复快,但三种移植方法DFS无明显差别。结论:APBSCT较自体骨髓移植(ABMT)更安全,对于获得缓解者宜尽早施行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0.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的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循证医学(EBM)的提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应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中医药学,可全面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中医药治疗再障作为中医血液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进行方法学的突破和创新。借鉴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药治疗再障,提高疗效,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可信,在不断获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临床及科研水平,是当前中医药治疗再障研究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及学习心得对此进行探讨,现阐述于下。 1 从循证医学发展的趋势、优势看其必要性 循证医学的产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