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103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总结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指导意义。方法:对9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3、7、28d均进行血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疗程2周后,有并发症者3例,95例中治愈68例,好转22例,死亡5例(均为早产儿)。结论:对败血症患儿,及早做好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正确治疗起重要意义,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2.
我科于2005年8月从1例脑膜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脑脊液,血液标本中同时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 Ⅱ)。  相似文献   
53.
吴卫中  周红  王风梅 《临床荟萃》2002,17(21):1257-1258
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患者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s ,ATD)治疗过程中 ,可以发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甚至缺乏[1] 。我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了 8例应用ATD致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GD患者 ,现综合分析如下 ,以期汲取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根据初诊时甲状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GD。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34.5± 13.7)岁 ,治疗前白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 6例服用他巴唑治疗 ,发生粒细胞缺乏时服他巴唑剂量 15~ 30mg/d…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住院的105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14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69例),收集人口学、基础疾病、有创操作、临床特征、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治疗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B是最具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0%),其后依次为替加环素(11.5%)、米诺环素(22.9%)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3.6%)。105株菌株中98株(93.3%)是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意外和机械通气在本研究中被确认为是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及包括COPD和脑血管意外在内的基础疾病与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减少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并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几率。方法:使用一个新的评价改进方案。结果:留置导尿管的使用率从24%下降到17%,但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并未改善。结论:由护士主导的新方案能减少不适当的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并减少感染数。  相似文献   
56.
背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株属单一谱系,现有的分型技术还无法对其进行辨认。全基因测序可提高辨认能力以确定传播途径及暴发特性。方法对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假定暴发的MRSA进行了调查。采用快速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满足临床对出报告时间的需求。对与暴发有关的7个分离株及同一家医院携带MRSA或菌血症相关的7个分离株的DNA进行回顾性排序。结果通过对核心基因组与参照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比较〔流行性MRSA克隆、EMRSA-15(序列类型22)〕构建了种系树。揭示了暴发分离株为独特群簇,这些分离株与非暴发分离株存在着清晰的分界。发现了不属于此次暴发的之前2例菌血症患者之间的传播事件。构建了人工抗生素-抗性基因组的"抗性基因",证实其与表型敏感试验的结果一致;构建了含毒素基因"毒性基因组"。与其他暴发分离株相比,具有超突变表型的暴发分离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目要多,增加了利用简单阈值识别分离株之间SNPs数目的难度,而SNPs数目是用以确定他们是否为近期传播链的菌株。结论全基因测序可在某时间框架内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因而有利于患者治疗。对自动化数据解释和具有临床意义报告准备的需求表现出临床实施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7.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13 000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的前肽物,无降钙素样的激素活性,其分子由降钙素、下钙素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1]。降钙素原的半衰  相似文献   
58.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菌种分布及药敏谱、临床治疗及转归的差别,为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不同年龄段真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年间共发现1 104例住院真菌菌血症病例,其中新生儿69例,儿童72例,成人963例,发病率分别为新生儿1.93%、儿童0.45%、成人0.41%;主要的危险因素:新生儿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及静脉内营养,儿童为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入住ICU≥4d,成人为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透析、恶性肿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起真菌菌血症的菌株中48.01%为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在新生儿和儿童更多见(新生儿占44.9%、儿童占38.9%、成人占15.1%),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则在成人更多见(新生儿占8.8%、儿童占2.8%、成人占20.1%);儿童真菌菌血症分离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较低;所有病例以氟康唑治疗为主;发生真菌菌血症后30d内病死率分别为:新生儿21.8%、儿童9.9%、成人29.3%。结论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新生儿科及儿科医生在制订治疗和预防方案时应考虑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并发菌血症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调查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后并发菌血症的98 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菌血症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CDC) 的标准, 对发生脓毒性休克的6 种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stic 回归分析。结果:98 名病人共发生133 次菌血症, 其中39 人发生脓毒性休克(39/98)。在39 名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 31 例患者(79%) 死亡, 复数菌菌血症占43.5%, 革兰阴性菌菌血症占38.5%, 革兰阳性菌菌血症占15.4% 以及真菌菌血症占2.6%。肺部是菌血症病原体最常见的来源(41.8%), 其次是腹腔/ 胆道(24.5%)。单因素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发生于术后第2 周至第8 周的菌血症(P=0.014), 复数菌菌血症(P=0.001), 腹腔/ 胆道部位来源(P=0.011) 和肝移植(P=0.002)。多因素分析中, 只有发生于术后第2 周至第8 周的菌血症和复数菌菌血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菌血症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脓毒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早发型菌血症( 术后第2 周至第8 周) 和复数菌菌血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涤纶环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比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比较涤纶环双腔导管采用单纯以肝素封管和采用联合肝素与庆大霉素封管两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47832)。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以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比单纯采用以肝素封管时明显减少(P=0.0001)。结论以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可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