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27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34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911篇
中国医学   940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HPLC测定博性康速溶膜中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蓉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913-914
博性康速溶膜是根据苗族验方研制的膜制剂。由苦参、黄芩、蛇床子、天花粉、杨柳枝、土大黄、委陵菜、黄栀子、茵陈、蒲公英及辅料组成,该品种原为地方标准,现收于国家中成药整顿地方标准专辑,方中“加巩山”(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消肿止痒之功能,为君药之一。原标准中没有含量测定方法。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有薄层扫描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2 ] ,本研究采用HPLC测定博性康速溶膜中苦参碱的含量,结果满意。1 仪器与试剂岛津LC ....  相似文献   
92.
丁小燕  杨松青  江维克  周涛 《中成药》2004,26(5):371-373
目的:建立了消痔片的质量标准(马勃、薯莨、山豆根、牡砺等).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薯莨、山豆根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苦参碱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薯莨、山豆根;苦参碱在0.204~2.04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 64%,RSD为1.4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消痔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3.
薄层扫描法测定心安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灿  孙琴  杨思进  蒲清荣  赵剑  王宇  秦剑 《中成药》2004,26(11):958-959
心安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全方由6味中药组成.该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通阳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处方中苦参是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水溶性,且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此我们采用双波长飞点式薄层扫描仪对心安颗粒中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作为控制心安颗粒的质量指标[1].  相似文献   
94.
张蕾  陈晓辉  毕开顺 《中药材》2004,27(5):345-346
目的:测定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PIC),Hypersil ODS2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磷酸(10∶ 30∶ 65∶ 0.05,含33 mmol/L的SDS),检测波长21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氧化苦参碱浓度在17.44~174.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n=6);平均回收率为98.5%,RSD=2.7%(n=9).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苦参碱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邓惠  罗焕敏  黄丰  李晓光  高勤 《中药材》2004,27(6):416-419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C6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观察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为0.20g/L时,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3.8±5.6)%.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用0.20g/L苦参碱培养3 d,细胞周期中G0/G1期所占比例增加,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降低.RT-PCR结果显示,随着苦参碱作用剂量的增加,C-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苦参碱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和Huh7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干性、β-catenin转录活性以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 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0 g/mL、200 g/mL、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对 人肝癌HepG2 和Huh7 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分析0 g/mL、200 g/mL、400 μg/mL、800 μg/mL 苦参碱对人肝癌 HepG2 和Huh7 细胞干性基因CD90、EpCAM(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和CD133 mRNA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0 g/mL、200 g/mL、400 μg/mL、800 μg/mL 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 和Huh7 细胞内β-catenin 转录活性,Western blotting 检测 0 g/mL、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和Huh7细胞内AKT(蛋白激酶B)、GSK-3β和β-catenin及其相应磷酸化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肝癌HepG2 和Huh7 细胞的增殖,处理24、 48、72 h 对HepG2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2369、1565、909.1 μg/mL,对Huh7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1355、781.8、 612.8 μg/mL。苦参碱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 克隆形成能力(P<0.01,P<0.001),200 g/mL、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P<0.01, P<0.001)。苦参碱能够显著肝癌细胞内CD90、EpCAM和CD133 等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其中400 μg/mL、800 μg/mL 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CD90(P<0.01,P<0.001)、EpCAM(P<0.05,P<0.01)和CD133(P<0.01,P<0.01)mRNA的表 达,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Huh7细胞中CD90(P<0.01,P<0.01)、EpCAM(P<0.05,P<0.01)和CD133(P<0.01, P<0.01)mRNA的表达。同时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显著抑制HepG2细胞(P<0.001,P<0.001)和Huh7细胞(P<0.01,P<0.001) 内β-catenin的转录活性。研究结果显示400 μg/mL、800 μg/mL苦参碱能够显著降低HepG2和Huh7细胞内β-catenin和磷酸化 的AKT和GSK-3β蛋白水平,增加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结论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 肝癌干性基因CD90、EpCAM和CD133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降低β-catenin的转录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肝再生过程中NF-κB、RBP-JK的作用及苦参碱对其调节机制,揭示苦参碱参与肝再生启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肝大部分切除组:建立2/3肝切除模型;苦参碱/肝大部分切除组:建立2/3肝切除模型,同时以苦参碱灌胃.观察点为术后1、3、7、14、21 d,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  相似文献   
99.
苦参碱类生物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TF-1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NB4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白血病KG1a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畸变细胞等均有抑制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分化和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β-链蛋白、生存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以及上调半胱天冬酶活性和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5表达有关。苦参碱类生物碱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配体表达,能提高白血病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敏感性。综述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并做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100例肝硬化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指标均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患者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