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51篇
综合类   789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Rho激酶、I型胶原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取临床确诊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平滑肌组织,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患者症状调查表评分(PUF评分)≤1512例(低症状评分组);PUF评分〉15分12例(高症状评分组).并取12例正常膀胱平滑肌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3组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和Rho激酶亚型ROCK I mRNA及其蛋白、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对RhoA mRNA与ROCK I mRNA、RhoA蛋白与ROCK I蛋白、RhoA蛋白及ROCK I蛋白与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 mRNA和ROCK I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症状评分组分别为(1.00±0.18)分、(0.91±0.26)分;低症状评分组分别为(0.64±0.23)分、(0.57±0.25)分;对照组分别为(0.45±0.20)分、(0.45±0.11)分.RhoA蛋白和ROCK I蛋白的表达水平,高症状评分组分别为(52.25±7.71)ng/L、(46.63±7.97)ng/L;低症状评分组分别为(42.25±3.14)ng/L、(35.90±4.40)ng/L;对照组分别(26.89±3.08)ng/L、(24.68±3.10)ng/L.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高症状评分组为(551.98±74.37)μg/L;低症状评分组为(462.61±45.52)μg/L;对照组为(311.24±40.80)μg/L.3组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 mRNA表达与ROCK I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0,P〈0.01);RhoA蛋白表达与ROCK I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37,P〈0.01);RhoA蛋白表达与I型胶原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3,P〈0.01);ROCK I蛋白表达与I型胶原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36,P〈0.01).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Rho激酶、I型胶原表达水平升高,两者间有正相关关系,且升高水平与疾病的症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因子-2(bcl-2)、p53基因(p53)、细胞增殖因子-67(ki-67)、细胞角蛋白-7(ck-7)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上皮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腺性膀胱炎、21例膀胱上皮癌组织以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cl-2、p53、ki-67、ck-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膀胱上皮癌、腺性膀胱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69.57%、90.91%;p53表达阴性率分别为9.52%、84.78%、81.82%;ki-67表达阴性率分别为23.81%、71.74%、72.73%;ck-7表达阴性率分别为9.52%、21.74%、9.09%。 bcl-2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明显低于膀胱上皮癌组织,但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53、Ki-67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明显低于膀胱上皮癌组织;ck-7在膀胱上皮癌、腺性膀胱炎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bcl-2、p53、ki-67在腺性膀胱炎的生物转归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误诊为急性膀胱炎的原因及对策,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误诊为急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初诊均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治疗效果不佳后转诊或复诊专科门诊,转诊或复诊时间1~13 d,经B超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输尿管下段结石12例,B超示膀胱结石但仍有轻度肾积水者1例,CT证实输尿管下段结石者为3例。1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体外碎石或输尿管镜碎石治愈,失访3例。结论膀胱刺激症状可由输尿管下段结石引起,应细致问诊、规范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Fox)M1受体在膀胱癌和腺性膀胱炎(CG)中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PCR检测33例CG,43例膀胱癌(28例低级别和15例高级别)和14例正常膀胱黏膜中Fox M1表达。结果:Fox M1在膀胱癌和CG的蛋白与m 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在高级别膀胱癌中表达最高。结论:Fox M1表达上调在促进膀胱上皮和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以及在CG恶变的病理演化中可能起到转录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阿米替林联合肝素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口服阿米替林联合膀胱内灌注肝素钠治疗,所有患者给予膀胱内灌注肝素钠,每周3次,并于灌注同时给予口服阿米替林。1个月后比较患者症状变化情况:每日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及痛苦指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及痛苦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改善(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肝素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起到缓解作用,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临床分析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实施诊断和治疗的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经尿道电灼术,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所偏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显著偏低,治疗总有效性显著偏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经尿道电切术虽然会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有所延长,但是却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7.
李鸿斌  张慧文 《工企医刊》2015,(1):1224-1225
目的探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合定期复查的膀胱镜检查,分析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复查结果,以评估复发的情况,随访腺性膀胱炎术后患者。结果 6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6例,观察组63例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病灶电切术,对照组6例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术结合抗感染保守治疗。随访7~42个月,观察组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例,68例患者中没有病例发生癌变。结论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手术或进行保守治疗,必要时加入膀胱灌注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密切回访。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内电灼止血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放疗术后急性膀胱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非手术组,经尿道膀胱内止血联合高压氧舱治疗组以及经尿道膀胱内止血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组,观察疗效,采用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表(FUSS)对患者相关症状进行评分。结果:经尿道止血+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非手术组的70.0%和经尿道膀胱内止血-高压氧舱治疗组的80.0%(P<0.05);FUSS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和经尿道膀胱内止血联合高压氧舱治疗组(P<0.05);临床表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内止血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操作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影像学考虑为膀胱内实性占位、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2例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患者均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给予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32例患者随访3~ 48个月,25例(78%)症状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行膀胱镜检查正常.6例(24%)出现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膀胱灌注药物后,未出现复发.1例患者术后1年合并膀胱结石,行经尿道碎石取石并病灶黏膜电灼术.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恶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CT增强可提高对腺性膀胱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鱼精蛋白(protamine sulfate,PS)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治疗作用.方法 SD雌性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PS灌注组、PS+DMSO组、盐水灌注组(NS组),每组12只大鼠.正常组大鼠未给予任何处理;PS组用0.5 mL,30 mg/mL的PS膀胱内灌注并在膀胱内保留30 min;PS+DMSO组使用50%DMSO溶解PS,按照0.5 mL,30 mg/mL的PS膀胱内灌注并在膀胱内保留30 min;NS组用0.5 mL生理盐水膀胱灌注并保留30 min,各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4周后,HE和甲苯胺蓝染色用于病理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计数;尿动力学和肌条实验被用于评价大鼠膀胱功能和肌肉收缩性改变;Western blot检测SOD2、GSH-Px、IL-6、IL-1B、TNF-α的表达量.结果 与PS组相比,PS+ DMSO组大鼠膀胱病理学评分[(3.00±0.00) vs(0.83±0.40),P<0.05]、肥大细胞计数[(19.66±2.16) vs (6.16±1.16),P<0.05]以及炎症因子IL-6、IL-1B和TNF-α表达(P<0.05)显著降低,而抗氧化应激酶(SOD2和GSH)显著恢复(P<0.05);在膀胱功能学上,与PS组相比,PS+ DMSO组大鼠膀胱排尿频率[(24.83 ±3.06)vs (9.83±1.47),P<0.05]显著降低,排尿间隔[(2.42±0.37)vs (6.40±0.57),P<0.05]显著延长,肌肉收缩频率[(6.93 ±0.97)vs (4.94 ±0.73),P<0.05]显著降低.结论 DMSO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鱼精蛋白诱导的大鼠膀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