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7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889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742篇
综合类   1260篇
预防医学   574篇
药学   453篇
  4篇
中国医学   218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RFS)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the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DRFS)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慢性下腰痛并神经根(或马尾)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患者,椎体滑移Ⅰ-Ⅱ°,采用DRFS内固定,峡部周围植骨融合.结果 26例平均随访17个月,患者下腰痛症状消失,除1例外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复查腰椎X线片提示:椎体复位良好,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DRFS内固定 峡部周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2.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intervertibral disc)是临床的常见病症,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急慢性损伤、着凉等因素引起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质致使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两个间隙发病率最高,常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与女性。1临床资料与观察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为36±1.5岁(18y-55y),单间隙突出30例,两个以上间隙突出43例,单纯椎间盘突出症56例,有外伤史的48例,着凉史者35例。随机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两组,对手术病…  相似文献   
63.
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3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况进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行PLIF治疗者,33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PLIF患者,融合率为90%。[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急,常有发热、贫血、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表现.症状不典型时临床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2003年6月~2004年4月,笔者以自拟腰痹痛药酒预防性治疗慢性腰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67.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由椎间盘内部结构改变及炎性因子作用所致;临床表现为下腰部、臀部、股骨大转子部位疼痛,但很少波及膝关节以下;神经根紧张试验及CT检查无阳性发现;非手术疗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英 《光明中医》2009,24(11):2173-2173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椎间盘是上下两个椎体的连接物,椎间盘的中心为髓核,呈胶冻状,其成分80%为水,髓核的外周包绕一层纤维组织称为纤维环,人到20~30岁后,椎间盘的纤维环开始退变,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前提下,遇扭闪外力,髓核或连同纤维环便会凸出到椎管内,压迫相邻的神经根,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9.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痛是困惑人类的常见疾病,能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仅占15%〔1〕,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 iscogen ic low back pain)首先由Crock描述,是指单纯椎间盘的病变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2002年Cohen等〔2〕研究结果显示,有慢性腰背疼痛症状的人群中,椎间盘源性疼痛占65%。随着椎间盘造影术及腰椎磁共振(MR I)技术的不断发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率不断提高,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1保守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至少3~6个月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锻炼、推拿按摩、针灸、经皮电刺激、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寻找微创技术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有效办法.方法 腰突患者共6例,单间隙突出5例,两个间隙突出1例,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并通过通道管放置子弹形BAK(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使椎间融合.结果 术后半年至一年随访,5例单节间隙肢体放散痛及机械性下腰痛消失,疗效满意,1例两间隙患者术后仍间断有机械性下腰痛.结论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BAK椎间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既减少了病人的手术创伤和痛苦,也达到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