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9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166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8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34篇
内科学   48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12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771篇
综合类   7546篇
预防医学   114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392篇
  68篇
中国医学   4380篇
肿瘤学   176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479篇
  2013年   1486篇
  2012年   1847篇
  2011年   1974篇
  2010年   1852篇
  2009年   1780篇
  2008年   1643篇
  2007年   1600篇
  2006年   1325篇
  2005年   1360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1100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636篇
  1998年   629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腰椎形态结构变化对峡部裂性滑脱及小关节退变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及非平行“最佳切割平面”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包括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改变的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2700N轴向压缩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各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小关节接触力以及椎间盘负载进行测试。结果:压缩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峡部、小关节等效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随椎间盘高度的减小而减小,随小关节角的增大而增加,随椎间盘前凸角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形态结构变化对腰椎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腰椎峡部应力性骨折及小关节退变的发生与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解剖形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DDR)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1例患者的DDR腰椎侧位影像,使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级图像对比增益法,又称“交响乐”功能(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进行后处理,同时取另81例患者进行普通X线摄影,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技师各2名对所有的腰椎侧位影像进行分析,采用常规影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的影像质量。结果(1)DDR腰椎侧位影像质量影像评分为13.00,普通X线影像评分为8.96,经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依赖负秩计算的统计量(X^2=-7.88,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R腰椎侧位组明显优于普通平片组;(2)81例中DDR腰椎图像显示满意率为92.6%(75/81),普通X线平片显示满意率为61.7%(50/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9,P〈0.01)。结论与普通X线影像相比,DDR影像能更好的显示下部腰椎椎体、附件及周围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有利于放射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53.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 eyerd 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指导患者术后卧床时的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的方法。结果196例患者功能评定优160例,良28例,可8例,随访优良率为95.8%。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用不同药物及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将189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3组,各组63例。A组:用硬膜外填充法治疗;B组:用右归丸治疗;C组:用右归丸合硬膜外填充法治疗。以疼痛作为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采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及两年内的复发率,分别为治愈、好转、无效。结果:C组治疗与A、B组相比,起效快,病程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高;A组复发率高于C、B组;B组治疗时间长。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右归丸合硬膜外填充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56.
整脊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颇具创新特色的学科,源于中医骨伤科学体系,但又涉及多种临床疾病的学科。脊柱与内脏神经关系密切,脊柱椎体错位,挤压内脏神经,可导致相关疾病。如肩周炎与颈椎下段椎体错位相关;胃炎、胃溃疡与胸椎中段关节错位有关:妇女月经不调与腰椎3、4错位有关。整脊主要是运用手法治疗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2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改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结果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痊愈。结论此法治疗,病人痛苦小、安全、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李瑛  费攀  潘丽华 《中医正骨》2010,22(12):79-79,83
颈、腰椎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5.9%,且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牵引疗法是目前治疗颈、腰椎疾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现有的牵引设备存在操作不便、体积庞大、费用高昂及功能单一等弊端。我们根据“颈腰同根”的原理所设计的颈腰牵引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9.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4):283-285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2006年2月--2008年2月,笔者对56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