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和搬运患者时及其他非患者因素导致的意外脱管[1]。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工作单位、部门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动自发地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2]。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力的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我院SICU从2013年8月起,将QCC工作方法运用于降低S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管理ICU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发生意外脱管的13例临时性股静脉置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股静脉置管意外脱管的时间集中在夜间无人看护或陪伴时,地点多为院外患者家中,原因多为患者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夜间睡觉翻身或穿脱衣裤方式不正确。结论通过规范置管护理流程、加强对患者家属自我导管管理的培训指导、重视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使透析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PDCA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持续氧疗中氧管脱管率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持续氧疗患者输氧过程采用计划-实施-检查-质量改进方法。结果从2013年3月~2013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使氧管脱管率≤2.0%,改进有效。结论 PDCA循环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完成,使工作有规律地运行;能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4.
对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输液港底座与导管系统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警示,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判断、运送时的正确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2例患者均正确处置并重新置入导管完成后续化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改良气管切开寸带固定方法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危重症需进行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管切开棉纱布寸带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气管切开寸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皮肤损伤、舒适度及脱管情况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率达10.3%,低于对照组皮肤损伤率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适度为7.7%,较对照组33.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管率为2.6%,远低于对照组脱管率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管切开寸带固定即能够减轻皮肤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气管切开固定不适程度和脱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儿发生脱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年龄在1~14岁的淋巴瘤、白血病PICC置管术患儿进行脱管原因分析。结果:导管脱出主要原因是固定不当、活动过度、意外情况等。结论:根据患儿特点及护理操作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或)防止导管脱出,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直视下PDT对困难体位患者的疗效。方法 77例困难体位患者分成A(支气管镜直视下PDT组)、B(PDT组)和C(SCT组)三组。比较切口长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治愈率、脱管率差异。结果与C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与B、C两组比较,A组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明显升高,脱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镜直视下PDT明显优于以往气管造口法,适合困难体位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08.
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外拔管脱管,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1].为了提高护士对意外拔管脱管的认识,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发生意外拔管脱管事件,分析其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不同胃管固定方法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棉细带双耳胃管固定法,避免局部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方法 对住院62例按医嘱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30)和观察组(32),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管固定法,观察组按常规操作插胃管,证实在胃内后,先用长25~28cm,直径0.2cm棉线绳在插胃管的鼻孔处胃管上打一死结,打结后2端线绳分别再与2侧棉细带连接,然后挂于双耳.结果 接触性皮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胃管滑脱发生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革后胃管固定法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0.
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17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外拔管是指患者自行拔管或护理和搬运病人及其他非病人因素导致的意外脱管[1],如果意外拔管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延误重要的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