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胰岛素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与护理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血糖监测与专科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28例患者无1例出现低血糖伤害和高血糖并发的感染,均在术后2周内出院。结论 术前低血糖的监测与护理。是诊断、治疗和防止低血糖发作,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精神损害的关键。术后反跳性高血糖的监测与护理是判断胰腺功能是否恢复,减少感染,促进康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2.
患,女性,37岁。主因间断乏力、出汗、心悸、意识不清5年,加重1个月入院。5年来,患常在劳累、饥饿后出现周身乏力、大汗、心悸,稍进饮食后即可缓解。并间断被人发现夜间或清晨意识不清,不能唤醒。曾于发作时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低血糖,给于静点葡萄糖后血糖恢复正常。后多次出现上述症状,约每l一2个月一次,血糖最低时达0.29mmol/L。于1个月前上述症状频繁发作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l20/80mmHg,体型肥胖,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末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行糖耐量试验,血糖2.4—7.8mmol/L,胰岛素水平5l.7—79UIU/ml,胰岛素释放指数高达1.19。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胰腺CT平扫与强化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误诊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6年9例胰岛素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3个月~8a,平均3.5a。4例被误诊为癫痫,2例被误诊为神经病,2例被误诊为反应性低血糖,1例被误诊为颅内病变,均表现Whipple三联征。结论:胰岛素瘤常被误诊,Whipple三联征是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4.
术中超声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胰岛素瘤术前、术中的各类定位检查方法,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45处病灶)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及术中检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回顾性统计,并以病理结果为对照。总结IOUS观察病灶的二维灰阶声像图特征、血流状况及其与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经腹超声(TAUS)、内镜超声(EUS)、CT、MRI、CTA及选择性动脉钙刺激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ASVS)检测的病灶定位灵敏度分别为35.6%(16.45)、66.7%(6/9)、69.0%(29.42)、63.6%(14/22)、75.0%(3/4)和81.8%(9/11)。术中触诊和IOUS术中定位的灵敏度分别为75.6%(34/45)和100%(19/19)。IOUS与TAUS、EUS、CT、MRI、术中触诊的定位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例IOUS提示病灶与主胰管或血管关系密切,故在手术中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结论:在胰岛素瘤手术中,IOUS定位准确率高,且可同时观察肿瘤的毗邻结构,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男性,39岁,因发作性头晕、行为失常2年、突发昏迷、肢瘫1次于1992年3月2日就诊。患者2年前在劳累或空腹时出现头晕、心悸,伴有行为失常(如倒骑摩托车),约每2~3个月发作一次,每次经休息或输液治疗后好转。因此将工作岗位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调整到以脑力劳动为主,但发作次数并未减少。就诊前1天晚饭前(约20:00)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能应,左下肢不能活动,疑为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了CT、术前超声及术中超声对于胰腺的胰岛素瘤的诊断。结果.术前超声和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26.31%和140.74%,而术中超声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术中超声是胰岛素瘤的最好的诊断方法之一,能够为外科切除胰岛素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7.
胰岛素瘤诊治1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我院1990-12~2002-12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1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8例,年龄42~65岁,平均50岁.病史5个月~4 a,平均2a8个月.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发作史,符合whipple 三联征.本组空腹血糖:全组空腹血糖均在2.8 mmol/L以下,最低1.18 mmol/L,最高2.1 mmol/L,平均1.69 mmol/L.均测定IRI:8例》25 μIu/ml,为36~529 μIU/ml,平均180.3μIU /ml.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损伤的胰岛素瘤βTC-6细胞功能与AKT基因各异构体(AKT1/ AKT2/AKT3)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体外培养条件下STZ诱导的βTC-6细胞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点,Insulin基因和AKT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STZ作用前和作用后24 h、72 h,βTC-6细胞的AKT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AKT1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下降(P<0.05),在STZ作用后72 h则更为显著(P<0.01)。AKT2和AKT3基因表达水平亦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Insulin基因表达水平亦下降,且在STZ作用后72 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TC-6细胞功能与AKT基因的表达相关,并且Insulin基因的表达与AKT1 基因的表达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胰岛素瘤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胰岛素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记录两组24 h血糖均值、标准差、最大血糖值、最小血糖值、最大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值(4.94±1.3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t=4.263,P<0.05)。观察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最大波动幅度分别为(1.36±0.45)、(6.58±3.14)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974、4.198,P<0.05)。观察组24 h内低血糖发生总次数和持续总时间分别为(3.98±0.76)次、(338.70±106.4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t=4.179、6.924,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胰岛素瘤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0.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7岁,住院号:8899,因阵发性行为异常五个月人院.患者起病于五月前,当时未进食早餐,上午九点左右出现头昏,颜面部麻木.患者当时自感反应迟钝,无法完成精细工作,症状持续十分钟左右自行缓解,事后对发作过程能清晰回忆.其后患者曾有多次类似发作,但当时未加重视.近一个月来,患者发作次数越来越频,均在早上或下午晚餐前发作,发作时先出现头昏,视物成双,全身冒冷汗,之后表现活动迟钝,甚至有时候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眼球上翻等症状,发作时均无跌倒,无口舌咬伤,无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均持续1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患者对发作经过能部分回忆.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查头颅CT,头颅MRI及脑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医生考虑为癔症发作,建议到精神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