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胰岛素瘤误诊为癫痫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认识.减少误诊误冶。方法:对4例胰岛素瘤作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4例均曾被误诊为癫痫,其中1例还曾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精神分裂症等长达12a而恶变失去手术机会。4例均在我院根据Whipple三联征获得确诊。结论:胰岛素瘤发病率低,其临床特征与癫痫相似而常导致误诊误治。加强对胰岛索瘤的认识,仔细分析病史,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血糖监测与专科护理 ,可减少患者痛苦 ,促进康复 ,2 8例患者无 1例出现低血糖伤害和高血糖并发的感染 ,均在术后 2周内出院。结论 术前低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是诊断、治疗和防止低血糖发作 ,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精神损害的关键。术后反跳性高血糖的监测与护理是判断胰腺功能是否恢复 ,减少感染 ,促进康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外科手术治疗法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或外科手术法治疗的38例良性胰岛素瘤临床资料。结果 97.4%(37/38)的患者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82.9%(29/35)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释放指数(I/G)0.3。术前B超、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EUS定位诊断胰岛素瘤阳性率分别为50.0%、67.6%、66.7%、75.0%和89.7%。18例行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EUS-FNI组),2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EUS-FNI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组中40.0%(8/20)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外科手术组相比,EUS-FNI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上均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EUS-FNI组最后一次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平稳在正常范围;外科手术组20例患者中,90.0%(18/20)患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再发作,监测血糖在正常范围,10.0%(2/20)患者术后低血糖症状发作较术前减少。结论 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良性胰岛素瘤安全、有效。与外科手术法相比,具有微创、经济、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4.
现对胰岛素瘤长期误诊为癫痫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人IL-1β抑制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βTC-6)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GSIS)中的作用. 方法 (1)βTC-6细胞分别于含不同浓度(0、1.38、5.5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 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2)βTC-6细胞分别于含不同浓度(0、1.38、5.5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min,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ERK1/2及β-actin的水平;(3)βTC-6细胞加入IL-1β(0.15、1.5、15 ng/ml)培养24 h后于含1.38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 min,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4)βTG-6细胞加入IL-1β(0.15、1.5、15 ng/ml)培养24 h后于含1.38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 min,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ERK1/2及β-actin的水平. 结果 (1)βTC-6细胞在1.38 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及ERK1/2磷酸化水平均达到高峰;(2)IL-1β可抑制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ERK1/2磷酸化及胰岛素分泌,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IL-1β抑制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分析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能谱CT能谱模式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采用70keV单能图像、碘基图像和最佳keV能量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图像模式下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本组胰岛素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70keV单能图像、最佳keV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上CNR分别为3.18±2.21、3.77±2.37、3.13±2.18和1.77±1.25、2.20±1.38、1.87±1.08。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70keV单能图像、最佳keV能量图像和碘基图的CNR,动脉期图像均明显优于门静脉期(t=3.139,P=0.005;t=3.196,P=0.004;t=3.05,P=0.003)。动脉期最佳keV能量图像上病灶CNR大于70keV单能量图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70keV能量、最佳keV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多参数图像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分别为73.3%(22/30)、86.7%(26/30)、86.7%(26/30)、96.7%(29/30)和53.3%(16/30)、73.3%(22/30)、73.3%(22/30)、76.7%(23/30)。结论:在诊断胰岛素瘤方面,不同能谱扫描模式下动脉期图像均优于门静脉期,最佳keV能量图像和碘基图优于70keV单能量图像。能谱CT多参数图像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神经中间丝蛋白NF-66能否作为判断胰岛素瘤良恶性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岛素瘤组织、瘤旁胰腺组织及3株胰岛素瘤细胞株NF-66蛋白的表达,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胰岛素瘤NF-66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胰岛素瘤组织中102例(77%)表达NF-66蛋白,98例瘤旁胰腺组织均未见该蛋白表达(P=4.86×10-31);3株胰岛素瘤细胞株均高表达NF-66蛋白.118例良性胰岛素瘤中96例(81%)表达NF-66,而14例恶性胰岛素瘤中6例(43%)表达NF-66,恶性胰岛素瘤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03).胰岛素瘤NF-66表达与肿瘤大小(以3cm为界)、远处转移、远处并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负相关(46%比81%,P=0.009;38%比81%,P=0.013;43%比81%,P=0.010);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复发和生存状态不相关.结论 胰岛素瘤中NF-66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特征有关,可能成为潜在的鉴别胰岛紊瘤良恶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1.1~2010.12收治的胰岛细胞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尾14例。肿瘤直径0.5~20cm。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有Whipple三联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或CT检查,7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16例,胰体尾部切除5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瘤灶切除后十二指肠修补+旷置+胰头-十二指肠空肠壁吻合1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NIT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能较有效检出。FIT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CT和DSA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术前、术中定位方法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胰岛素瘤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术前B超、CT、MRI的定位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术中触诊、术中超声(IOUS)等方法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前B超检查75例,23例发现肿瘤,诊断正确率30.7%;CT检查60例,24例发现肿瘤,诊断正确率40.0%;行MRI 48例,22例发现肿瘤,诊断正确率为45.8%.而术中扪诊、IOUS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4%和96.4%术中定位率比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胰岛索瘤的术前定位诊断比较困难,术中探查和术中B超检查的准确性很高,可不必强调术前准确定位和多种影像学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10.
31例胰岛素瘤临床及定位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定位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病程3周~14年,23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岛细胞瘤,其中2例多发内分泌腺瘤(MEN-1型)。8例未行手术治疗,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胰岛素瘤。31例中有28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血糖在0.57~2.7mmol/L之间。23例INS(血浆胰岛素)/G(血糖)>0.3。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超声检查为53.3%,CT为50%,血管造影(DSA)为78.9%,内镜超声(EUS)为91.6%。结论胰岛素瘤患者常反复发作低血糖、有各种交感神经兴奋及神经精神症状,影像学检查以EUS、DSA检出率为高。尤其EUS检查创伤小,阳性率高,应作为临床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