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0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7篇
综合类   850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6篇
  7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8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对所有患者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根据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增厚组中再分亚组为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并分析其与超声结果的关系。结果内膜增厚组血清中MMP-9、hs-CRP浓度较内膜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与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相比,血清中MMP-9、hs-CRP浓度明显增高(P〈0.05,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与稳定性斑块组相比,血清中MMP-9、hs-CRP浓度明显增高(P〈0.05);内膜增厚组肱动脉内皮功能(Flow—MD)与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791,-0.886(P〈0.001)。结论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增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2.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结果:121例T2DM患者中ABI〈0.9的63例,占15%,T2DM并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前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TC、LDL—C、LoguA1b、吸烟率明显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LDL—C、为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诊断T2DM伴PAD简便实用可靠,年龄、病程、高LDL—C、高血糖、直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肱-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47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D)的患者,根据CAG的结果,分为非CAD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和CAD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及踝臂指数( ABI)的测量。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BaPWV、ABI及其他相关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1)糖尿病、BaPWV>1400 cm/s、典型胸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ABI<0.9,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典型胸痛症状,PWV>1400 cm/s和糖尿病史为CAD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均<0.001)。 OR值分别为8.442(95%可信区间5.063~14.077),5.507(95%可信区间3.401~8.897),3.027(95%可信区间1.854~4.941)。结论典型胸痛症状、PWV>1400 cm/s和糖尿病病史是预测CAD的有效因素之一,BaP-WV作为无创伤检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而ABI<0.9则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初次诊断且未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根据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的动脉硬化程度分成正常组(39例)、轻度升高组(41例)、中度升高组(24例)、重度升高组(12例)四组,分析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四组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呈趋势性增加(χ2Trend=11.34、12.97、14.65,P<0.01)。四组血糖、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5、7.23,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GGT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1、0.19、0.22、1.32、1.05,P<0.01)。结论除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外,GGT也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入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21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生物学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100例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将测得的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进行组内相关分析;将测得的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及行Bland-Altman图示法。结果采用two-way-mixed模型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分析,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单个F值为148.419,平均148.419,舒张压单个F值为39.314,平均39.314, P<0.01);测量结果中收缩压数值为:中心动脉压为(136±25)mmHg,肱动脉压(135±4)mmHg;舒张压数值为:中心动脉压(82±12)mmHg,肱动脉压(81±12)mmHg;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未出现动脉硬化的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78例(DF 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型糖尿病无溃疡者52例(DM 组)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和生物化学指标检查。以 ABI 和 IMT 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DF 组 BGP 明显低于 DM 组,BGP 与 FPG、HOMA-IR、HbA1c、TG 呈负相关;BGP 与 FINS、HOMA-HBC、HDL-C 呈正相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调整 FPG、FINS、HbAlc、HOMA-IR、TG、TC、LDL-C、HDL-C 后,BGP 与 ABI、IMT 显著相关。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 BGP 水平较糖尿病患者更低;血清 BGP 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更大;血清 BGP 水平测定可推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中代表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程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与心脏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大血管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人群90例,均接受ba PWV、AB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性别比例、血脂、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ba 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糖尿病组ABI与年龄、LVEF、Hb A1c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42、0.47);ba PWV与年龄、BMI、Hb A1c及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51、0.56、0.44)。非糖尿病组ABI同样与年龄、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45);ba PWV与年龄、BMI、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55、0.45)。结论无论在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人群中,ABI、ba PWV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呈正相关性,即左室收缩功能受到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观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90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波形图以及收缩压计算出踝肱指数(ABI),并对高危(ABI<0.9)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期护理干预,能预防周围血管病变,可使患者延缓或不发生糖尿病足的发生。结论:通过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踝肱指数(ABI)筛查,能够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在40岁以上的中国社区人群中,代谢健康型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来自上海嘉定社区共9525名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男性3621名、女性5904名)参与了本项研究。每位参与者均完成了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代谢水平,将参与者分为4组,分别是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non-obese,MHNO)、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n-obese,MUNO)、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e,MUO)。baPWV>1400 mm/s被定义为高baPWV水平,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高于人群上四分位数被定义为高PP水平。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MHO与高baPWV水平以及高P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及受教育程度之后,与MHNO组比较,MHO组人群与高baPWV水平(OR=1.18,95%CI 1.02~1.37)和高PP水平(OR=1.72,95%CI 1.43~2.08)有显著相关性。另外,MUNO和MUO组人群的高baPWV水平(MUNO为OR=3.02,95%CI 2.60~3.50;MUO为OR=3.26,95%CI 2.87~3.70)和高PP水平(MUNO为OR=2.56,95%CI 2.17~3.02;MUO为OR=3.49,95%CI 3.01~4.06)患病风险显著升高。结论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中,MHO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升高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