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39篇
  免费   2580篇
  国内免费   1937篇
耳鼻咽喉   584篇
儿科学   589篇
妇产科学   647篇
基础医学   3097篇
口腔科学   853篇
临床医学   8932篇
内科学   2740篇
皮肤病学   297篇
神经病学   2191篇
特种医学   20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6844篇
综合类   15551篇
预防医学   2788篇
眼科学   1284篇
药学   5450篇
  91篇
中国医学   5147篇
肿瘤学   546篇
  2024年   488篇
  2023年   1746篇
  2022年   1449篇
  2021年   1673篇
  2020年   1484篇
  2019年   1454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064篇
  2016年   1119篇
  2015年   1454篇
  2014年   2356篇
  2013年   2226篇
  2012年   2967篇
  2011年   3313篇
  2010年   3000篇
  2009年   2871篇
  2008年   3321篇
  2007年   2975篇
  2006年   2927篇
  2005年   3205篇
  2004年   2554篇
  2003年   2396篇
  2002年   1963篇
  2001年   1801篇
  2000年   1377篇
  1999年   1162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981篇
  1996年   934篇
  1995年   796篇
  1994年   680篇
  1993年   490篇
  1992年   451篇
  1991年   364篇
  1990年   353篇
  1989年   355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手指屈肌腱鞘炎多发于成人掌指关节处,以拇、食、中指常见。轻者酸胀痛,活动不便;重者疼痛难忍,不能屈伸,影响工作。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透穴封闭压痛点疗法,治疗68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例,女60例,年龄29~66岁。双拇指5例,单拇指53例,拇指合并食指2例,拇指合并中指8例。多数病人曾服药、局敷、理疗、针灸、封闭等,无明显效果。 1.2 治疗方法 在病症部位邻近取合谷、大骨空穴,在掌指关节掌侧取最敏感的压痛点—阿是穴。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2ml(20%利多卡因+醋酸去炎松),快速进针刺入合谷直达分肉,略作轻度提插,得气后,然后提至皮下;再改变针刺方向,斜刺透掌指关节阿是穴;待出现放射传感时,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穴内1.5ml。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头由深部逐步提出边退边推药,如注药于浅薄狭小部位,可换皮试小针头。用同法从掌指背侧穴注入阿是穴。每周1次,每次1~2穴,4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992.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 ,ATRA(2 .5× 10 -6mol/L)分别作用经PDGF -BB(2 0ng/ml)和 10 0 %FCS趋化作用下的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chamber方法检测VSMCs的迁移活性。结果 :ATRA作用的VSMCs对PDGF -BB和 10 0 %FCS的化学趋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ATRA具有抑制VSMCs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是很小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其核心是核酸,(含有RNA的称为RNA病毒,含DNA的称为DNA病毒),以旦白质为外壳,本身没有独立的酶系统,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强,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使用药物必须高度的选择,作用于细胞内病毒的代谢过程,又必须对宿主细胞无明显损害,才能真正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就抗病毒药物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的价值,提高对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方法:对比分析30例子宫腺肌病和38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发年龄及临床症状相近,但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以痛经为特点P<0.01,两组B超符合率分别为46.7%、84.2%,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CA125水平在子宫腺肌病组明显升高,其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两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可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术前检测血清CA125对提高子宫腺肌病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常规应用,而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95.
4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膈肌破裂多由严重胸、腹外伤所致。及时诊断治疗效果较好。 1991年 8月~ 2 0 0 0年 7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 4 6例 ,均经手术治疗 ,效果好。为进一步合理选择手术径路 ,减小损伤 ,提高疗效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 6例中男 4 3例 ,女 3例。年龄 16~ 6 4岁 ,30岁以下者 31例 (6 7.4 % )。合并脑、胸、腹及四肢等多发损伤者 18例 (39.1% )。开放性损伤 15例 ,闭合性损伤 31例。结肠嵌顿、绞窄、穿孔 2例。急性损伤 39例 ,陈旧性损伤 7例。车祸伤 2 1例且逐年增加。膈肌左侧 4 1例 ,右侧 5例。术前明确诊断者 2 8例 ,剖腹探查处理…  相似文献   
996.
头颈部肌张力障碍为局限性张力障碍 ,常见有眼睑痉挛、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等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为眼科及神经内科等常见病 ,多数病因不清。由于眼睑及面部肌肉等频繁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 ,睁眼困难 ,影响日常生活 ,严重者引起功能性视力障碍。既往药物、手术、针灸等治疗效果均不满意。自 1980年Scott[1] 将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斜视后 ,为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科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头颈部肌张力障碍 4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门…  相似文献   
997.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 ,多见于开放性骨折 ,形成大面积皮肤瘢痕和缺损、死骨、窦道形成。我院自 1992年 1月—1999年 12月 ,共收治 17例胫骨慢性骨髓炎 ,采用彻底清创 ,比目鱼肌瓣加一期植皮术修复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12~ 6 4岁 ,平均 31.6岁 ,其中开放性骨折 12例 ,血源性感染 2例 ,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 3例 ,病程 5个月~ 11年 ,平均 2年 1个月 ,均有经久不愈 ,窦道形成 ,有反复发作史。1.2 手术治疗1.2 .1 顺行转移 主要治疗中上段骨髓炎 ,在小腿内侧距胫骨内缘 1cm处 ,作纵行…  相似文献   
998.
创伤性膈肌损伤伤情复杂 ,易被延误诊治。我科自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损伤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17~ 47岁 ,平均 31.4岁。交通事故挤压伤 8例 ,坠落伤 5例 ,刀刺伤 8例。并发肋骨折 9例 ,肺裂伤及血气胸 8例 ,肝破裂 2例 ,脾破裂 5例 ,胃、小肠、大网膜及肾损伤 6例 ,心脏受伤 2例 ,颅脑损伤6例 ,四肢、脊柱骨折 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 4h以内 ,并发休克 16例。损伤发生在左侧 17例 ,右侧 5例 ,并发膈疝 5例。其中 1例完全性内脏转位 ,发生左侧膈疝 ,肝脏疝入胸…  相似文献   
999.
晚期喉咽癌累及食管手术后缺损的修复是头颈外科的难题。我们采用胸大肌肌皮瓣联合Thiersch皮片,对1例晚期喉咽癌侵及颈段食管行全喉、全喉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病人的环形缺损进行一期重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病人,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咽痛 120d入院。病人120d前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吞咽时咽痛,渐加重;近30d进流质饮食极困难,咽痛加重,伴嘶哑。既往患末梢神经炎,行走困难12年。体格检查:慢性病容,精神差;颈部淋巴结不大;导光纤维喉镜下见双侧梨状窝积液,右侧梨状窝饱满,于杓状…  相似文献   
1000.
Ⅲ期乳腺癌病人肿瘤与周围皮肤、胸大肌甚至肋骨粘连,瘤体较大,不宜或者不能行手术根治,治疗上较为棘手,5年生存率低,仅约25%~30%。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0年12月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乳腺癌25例。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