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6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954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292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224篇
口腔科学   934篇
临床医学   3493篇
内科学   1317篇
皮肤病学   203篇
神经病学   1309篇
特种医学   10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472篇
综合类   6823篇
预防医学   1365篇
眼科学   177篇
药学   2966篇
  41篇
中国医学   1485篇
肿瘤学   247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32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98篇
  2019年   731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1243篇
  2013年   1183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470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738篇
  2007年   1505篇
  2006年   1620篇
  2005年   1546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111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拇趾腓侧皮瓣修饰性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方法 2001年7月-2006年7月,采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4~46岁.挤压伤11例,冲床伤7例,刀具割伤3例,火器伤3例,咬伤2例,慢性溃疡2例.拇指4例,示指7例,中指7例,环指6例,小指4例.皮肤缺损2.0 cm×1.5 cm~4.0 cm×2.5 cm.病程3 h~7 d.皮瓣切取范围2.5 cm×1.5 cm~4.5 cm×2.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8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8例获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3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 结论 (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修饰性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胃癌手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野联合口服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确诊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行D2胃癌根治术,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刨面进行术中淋巴化疗,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服用3周停1周为1个疗程,共做6个疗程;对照组:32例进展期胃癌同样行D2胃癌根治术,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0%和3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能提高胃癌术后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93.
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较一般典型的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重,同时伴有明显旋转侧弯畸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矫形鞋治疗77例DLS患者,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中,男29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5岁(45~76岁)。病程平均6个月(2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及下肢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腰脊柱侧弯,站立、行走疼痛明显,其中48例(82.3%)需要药物控制疼痛,间歇性跛行者26例(33.8%),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椎旁肌组织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在核酸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9例IS患者,年龄12~19岁,平均14.3岁,Cobb角42°~80°(平均54°)。手术中取顶椎(T7~T10)凸侧、凹侧椎旁肌肉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NT-3 mRNA表达水平。取4例相同年龄段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切口头端非病变部位椎旁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椎旁肌中NT-3的mRNA表达阳性率50%,相对表达量为0.0237±0.0158,IS组患者椎旁肌中表达阳性率63.16%,相对表达量为0.1213±0.0939,较对照组表达量增加(P=0.051)。9例Cobb角>50°的IS患者表达阳性率为44.44%,相对表达量0.0431±0.0359,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0例Cobb角≤50°的IS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相对表达量为0.1604±0.0895,与对照组和Cobb角>50°的IS患者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正常椎旁肌组织中NT-3在核酸水平微量表达,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组织中NT-3 mRNA表达增加,尤其在小角度IS患者中增加明显,提示IS患者中存在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95.
CD-Horizon器械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特发牲脊柱侧凸治疗方法,总结应用CD-Horizon(CD-H)钉-棒系统与钉-钩-棒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采用CD-H器械治疗8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钉-棒系统51例(A组),钉-钩-棒系统34例(B组),比较术前、术后与随访2年冠状面与矢状面的角度及旋转度。[结果]85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半,术后及随访2年时冠状面及矢状面矫正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2年2组冠状面矫正度的丢失有明显的差异。2组患者旋转矫正Ⅰ~Ⅱ度。术前、术后及术后2年,2组Cobb s角自身得分显示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与术后2年随访得分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CD-Horizon器械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比较有效的方法,钉-棒系统较钉-钩-棒系统相比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6.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液有形成份凝集于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在无足够侧支循环供血情况下,该动脉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大部分脑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龄因素,而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97.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98.
对28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松解术后1周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Cobb角平均为40.8°,侧弯矫正率平均为52.0%。术后随访6~30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在做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体位、呼吸、镇痛、排便等方面的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舒适感,为手术获得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9.
王燕 《云南医药》2005,26(6):582-583
老年偏侧舞蹈症是一组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系对侧基底结区病变所致,现有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功能矫治组的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而固定矫治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矫治可获得良好的侧貌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