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从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筛选出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亚家族成员HMGB34367,作为转录因子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克隆与构建HMGB34367真核表达载体及α-SMA启动子红色荧光报告质粒。②构建质粒共转染气道上皮细胞系16HBE,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刺激下红色荧光的表达。③电泳迁移率(EMSA)及超迁移实验分析HMGB34367和α-SMA启动子CArGB基序的特异性结合活性。④RT-PCR检测细胞转染HMGB34367真核表达载体HMGB34367-pcDNA3.0对内源性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过表达HMGB34367能活化α-SMA启动子,转染HMGB34367-pcDNA3.0质粒的16HBE细胞核蛋白,显著增强了与α-SMA启动子CArGB序列特异结合,过表达HMGB34367诱导了α-SMA基因表达。结论:HMGB34367基因编码蛋白能作为转录因子特异性地诱导α-SMA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上调αS-MA基因表达。提示致纤维化环境因子通过诱导HMGB34367表达使αS-MA基因转录激活,可能在气道重塑和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13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蛋白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IPF组19例标本来自我院胸外科行开胸肺活检的IPF患者;正常对照组18例标本来自河南省胸科医院因肺部病变行肺叶切除术,所取组织距病变至少5cm且病理证实为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3K、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PF组P13K、α-SMA在肺组织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值分别为U=23.000,P〈0.01;U=9.000,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肺组织P13K蛋白的表达与α-SMA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823,P〈0.01)。结论在IPF患者肺组织中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1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AKT)途径,肺肌成纤维细胞获得抗凋亡的基因表型,从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地灵丹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及地灵丹组。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 结果:第7天模型组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表达,TGF-β1、FN和LN表达面积百分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地灵丹组间质纤维化面积较模型组减少(P<0.05)。第14天地灵丹组和依那普利组肾间质TGF-β1、α-SMA、FN和LN表达面积百分率较模型组减少(P<0.05),BUN、SCr和24h尿蛋白无明显差异。第21天地灵丹组SCr、肾间质纤维化和TGF-β1表达面积百分率较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下降(P<0.05)。 结论:地灵丹能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的蛋白尿和肾间质纤维化,抑制TGF-β1、α-SMA、FN和LN的表达。在较长时间应用后,地灵丹对模型大鼠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1 μmol/L antimycin A的ATP缺失缓冲液处理培养的NRK52E细胞,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用Western blot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骨架组分(Triton不溶组分)及上清组分(Triton可溶组分)中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的分布改变.结果:体外ATP缺失模型建立,各实验组细胞内ATP浓度呈时间依赖性的下降(P<0.05);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的量渐增,且肌动蛋白的聚合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ATP缺失后,ERM蛋白从细胞骨架解离进入胞浆,且ERM蛋白从细胞骨架的解离程度随ATP缺失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ATP缺失后NRK52E细胞骨架重组可能与ERM蛋白的重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95.
陈幼发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39-134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β1)、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植物油。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Scr)、血糖。肾组织PAS、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细胞的增生,明显缓解肾小管的损伤,肾间质的基质减少。4周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实验组低于模型组[(3.08±0.48)μg/minVS(3.35±0.56)μg/min,P〈0.05],8周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2.49±0.40)μg/minVS(4.53±0.87)μg/min,P〈0.01];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减少尿蛋白。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6.
钟海俊  肖大伟 《医学综述》2008,14(8):1168-1170
Fascin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主要表达于间叶组织和神经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很多人类肿瘤出现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并且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fascin基因在正常组织中却呈现低表达或不表达。本文讨论fascin基因编码的fascin蛋白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生物行为的意义并探讨其判断患者预后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
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对猪血小板F-肌动蛋白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是以槲皮素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曲拉通(Triton)沉淀法研究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与肌动蛋白微丝(F-肌动蛋白)生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可强烈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猪血小板肌动蛋白的聚合,半数抑制率(IC50)=30μmol/L。结果提示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98.
99.
从细胞功能与结构入手,着重观察镉染毒后细胞内能量代谢变化及其与细胞骨架、细胞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离体肾灌注镉染毒模型,以免疫荧光及超微病理技术对肾小管细胞内肌动蛋白结构行时效分析。结果:染毒早期,肌动蛋白结构可迅速改变,且随着镉染毒时间的延长而愈趋明显;肌动蛋白结构的改变先于形态学变化;在肌动蛋白改变的同时伴有细胞内ATP水平的降低,随着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当镉被洗脱后,细胞内ATP水平开始上升,而肌动蛋白分布并未出现明显回复现象。结论:镉染毒可导致细胞内能量代谢抑制,肌动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结构及功能异常。肌动蛋白结构改变在重金属镉所致的细胞形态、极性及功能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Zhu XZ  Yu YZ  Fang YM  Liang Y  Lü QH  Xu R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03-1906
目的研究Src癌基因同源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2(Shp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p210bcr/ab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凋亡抵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5例p210bcr/abl阳性CML患者白血病细胞样本,8例非肿瘤病人骨髓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样本作阴性对照,K562和KU812白血病细胞系作为p210bcr/abl阳性对照,KG1白血病细胞作为Shp2阳性对照。用Western印迹技术定量分析与比较Shp2在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下调Shp2和白血病融合基因p210bcr/abl后,观察Shp2表达对p210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结果(1)磷酸化Shp2蛋白在92%患者CML白血病细胞样本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8例非肿瘤患者骨髓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磷酸化Shp2/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0.91±0.62、0.16±0.09和0.03±0.05(P均<0.01)。(2)下调Shp2蛋白表达后,白血病细胞凋亡率从4.89%上升到38.69%(P<0.01),而S期细胞从33.6%下降到10.8%(P<0.01)。(3)特异性抑制p210bcr/abl融合基因表达蛋白后,白血病细胞中磷酸化Shp2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明显细胞凋亡与生长抑制现象。结论(1)磷酸化Shp2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患者中呈过度表达状态,并且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与凋亡抵抗密切相关。(2)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Shp2的过度表达可能由p210bcr/abl蛋白激活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