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对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家兔离体血液,采用化学发光法(CL)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未照射血液血浆SDO活力、MDA含量分别为946.67±57.65U/ml、17.76±3.39nmol/ml。小剂量(15秒)照射后SOD活力显著高于未照射血液(P<0.01),剂量增加后(30秒)SOD活力下降并接近未照射水平,照射1分钟后活力明显下降(P<0.05),并随短波UV-C剂量(3、6分钟)增大下降增多(P<0.001)。较小剂量UV-C(15秒、30秒、1分钟)照射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UV-C照射3分钟时MDA含量开始出现明显升高(P<0.05),并随剂量加大(6分钟)进一步增高(P<0.001)。结果提示小剂量UV-C照射能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大剂量照射则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损伤作用增强;并且说明UV-C照射所致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与抗氧化能力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多、消除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氡泉浴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紫外线照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氡泉浴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PAS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氡泉浴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损伤程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3.
<正>流言:身上不幸出现了伤口,常听人说,"不要吃酱油、巧克力等深色食物,不然会留疤!"那么,深色食物真的会让疤痕发黑吗?真相:深色食物会不会导致愈合后的创面颜色发黑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创面皮肤发黑的机制。引起皮肤颜色发黑的物质,叫做黑色素。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  相似文献   
44.
20101704蛋白维护与皮肤衰老/Carine N izard(LVMHRecherche,Parfums&Com tigues),Isabelle Petropoulos,Anne-Laure Bulteau…∥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4).-296氧化蛋白聚集是细胞衰老的标志。引起氧化蛋白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蛋白氧化损伤及细胞对受损氧化蛋白清除能力的下降。目前研究已发现,蛋白酶体系统和Msrs系统均与细胞衰老,尤其是人类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衰老有关。紫外线(UV)可以诱导皮肤细胞产生氧化压力,加速蛋白的氧化损伤,导致羧基及脂质过氧化产物蛋白化物的形成。增强蛋白酶体的活  相似文献   
45.
刘登军 《医疗装备》2007,20(11):51-51
手术室消毒灭菌现在常使用的有高温高压、戊二醛熏蒸浸泡、紫外线照射、O3消毒等方式。为保证无菌环境,现在一般使用动态消毒机空气消毒,采用经稀释过的84消毒液拖地。因为必须采取这些措施以满足无菌技术规程,手术室设备可以说是工作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下,相对于其他科室设备使用寿命一般都有大幅度下降。下面就常见的消毒灭菌方式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损害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46.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认为可能与紫外线照射、风沙、粉尘、花粉刺激及炎症等因素有关。单纯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传统方法复发率较高,我们自2002年以来对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改良设计,并联合应用结膜移行遮盖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羟氯喹及某些中药活性成分对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及作用环节。方法 :采用 30、6 0、90mJ cm2 剂量的UVB照射培养的永生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 ,以羟氯喹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黄芩、川芎进行干预处理 ,观察其保护性能及作用环节。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对照观察细胞受损程度 ,记录 72h内细胞生长曲线 ,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 6和TNF α的分泌量。结果 :HaCaT细胞经UVB照射后 ,受试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程度与紫外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细胞计数与活性下降 39%~ 80 % ,在照射后72h损伤程度超过 80 %。药物处理后细胞活性可恢复10 %~ 72 %。经比较表明 ,羟氯喹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OD值为 [0 4 3± 0 0 4 ]至 [0 96± 0 0 4 ],P <0 0 5 )。EGCG具有较强的光保护效应 (OD值为 [1 19± 0 0 7]至 [1 2 8±0 0 6 ],P <0 0 1) ,空白组为 ([0 2 6± 0 0 4 ]~ [0 79± 0 0 2 ])。此外 ,EGCG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等细胞因子 ;羟氯喹及黄芩只能抑制IL 6的释放 ,对TNF α无明显抑制作用 ;而川芎则未见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α等细胞因子的能力。结论 :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剂量递增性 ;羟氯喹及茶多酚 (EGC  相似文献   
48.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液体复苏的早期综合液体复苏措施.方法将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成两个阶段,即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第一阶段)和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第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阶段采用包括综合液体复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结果第二阶段收缩压、脉压差、血PaO2、碱缺失(BD)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而血清乳酸却较第一阶段低 (P<0.01~0.05).结论早期、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早期胃肠道喂养、输注经紫外线照射并充氧的全血等均有利于提高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诱导NIH3T3细胞节律基因表达对细胞紫外线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体外节律诱导剂乙酰肉豆蔻佛波酯诱导NIH-3T3细胞节律基因表达。分别选择mPer2基因表达的谷值和峰值时刻对细胞进行紫外线照射,以非诱导节律的单纯照射组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Per2基因表达峰值时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细胞,与mPer2基因表达谷值时和非诱导节律紫外线照射细胞比较,增殖能力强、凋亡率低、G1期阻滞明显。结论节律基因诱导的NIH3T3细胞的紫外线损伤减小,并与mPer2的基因表达相关,其保护作用可能与mPer2基因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0.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1940年Takaoka从毛叶藜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化学名为三酚(3,5,4’-三羟基-均二苯代乙烯)。它是许多植物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抗毒素。7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及其苷,包括藜芦、决明、虎杖、葡萄、桑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