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3007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88篇
综合类   1041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14篇
  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41.
骨结合种植体依据其结构及植入方式可分为非埋植式和埋植式种植体两类.非埋植式种植体植入颌骨内后,基桩暴露在口腔,易受咀嚼力和口腔环境的干扰,而埋植式种植体可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种植体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下颌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全口义齿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骨内植入2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覆盖全口义齿,磁铁安装在义齿面内。衔铁固定在种植体上,利用磁性附着体的磁吸力使全口义齿固位在牙槽骨上。结果种植体磁性固位全口义齿固位良好,患者说话和咀嚼效果满意。结论种植体磁性附体固位全口义齿。对于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患者,能明显示改善固位和咀嚼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相似文献   
44.
不同表面处理的种植入早期表面沉积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在植入早期表面沉积物的差异及其骨组织反应。方法:将表面经双重酸-双氧水热处理和双重酸处理的种植体分别植入兔子胫骨内,然后,采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镜观测2、4、8周带种植体的骨组织。结果:植入2周后在两组种植体表面均沉积富含钙磷层;4周时这层结构大部分消失,但双重酸-双氧水-热处理组可见较多的骨生成细胞附着在种植体表面并形成新骨。8周时两组种植体表面均附着一些新骨,但以双重酸-双氧水-热处理组相对较多。结论:两组种植体在植入早期表面均可形成富含钙磷层。  相似文献   
45.
陆钰  甘朝兵  王鑫 《安徽医学》2019,40(4):471-47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吸烟约10支/天。2014年10月在外院因重度牙周炎拔除26、27牙,龋齿不能保留拔除24、25、37牙,同期进行过牙周序列治疗。2015年11月至我科就诊,拟行24、25、26、27、37牙种植体植入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沿23牙远中至27牙远中牙槽嵴顶做切口,并在23牙、27牙远中向上做松弛切口,常规翻瓣,于26、27牙根方距牙槽嵴顶3 mm上颌窦侧壁开窗行上  相似文献   
46.
稳定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支抗装置存在着操作复杂、可靠性差、患者不合作等方面的缺陷,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不断尝试应用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微种植体的优点在于创伤小、不依赖患者配合、可有效缩短疗程、治疗后易取出等优点,已经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微种植体、患者、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7.
《现代医院》2016,(8):1112-111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对三组大鼠进行糖耐量试验,并对三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TGF-β1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耐量试验均出现了异常。且血糖波动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w,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w及12 w血糖波动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低于持续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w正常对照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而持续高血糖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血糖波动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对种植体骨结合率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对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大于持续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运用.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第一组30例行传统正畸方法,第二组30例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第一组的正畸成功率明显低于第二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第一组中有8例出现并发症,第二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第一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9.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0.
《口腔医学》2017,(11):1041-1044
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长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持续性高血糖会危害机体各个组织,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口腔组织会受到高血糖所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中度不受控的糖尿病患者中,牙种植失败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也并不显著。如果能够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术前及术后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并进行充分的术后维护,受控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与非患病人群拥有同样高的牙种植成功率。该文通过回顾近期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研究资料,对糖尿病患者的牙种植治疗做一综述,同时基于改善骨整合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牙种植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