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0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865篇
药学   116篇
  6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种眼科疾病或系统疾病会出现视盘及盘周血流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的眼科成像新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盘周血流密度图像。近来,诸多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等眼病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其他系统疾病中的新发现。本文就盘周血流特点、OCTA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盘周血流变化中的应用作系统综述,并讨论OCTA的诊疗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2.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 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网膜形态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共53例(106只眼)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40只眼),对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评分、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根据认知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D认知正常组21例,PD认知障碍组32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定受试对象视盘周围上、下、鼻、颞象限及对应的12钟点象限视网膜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以及黄斑区厚度、黄斑容积。结果PD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相比,H-Y分级更高(P=0.037)、ESS得分更高(P=0.014)。PD认知障碍组、PD认知正常组、健康对照组OCT视觉参数分析比较,视盘颞侧9:00钟方向RNFL厚度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亚组间比较,PD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变薄(P=0.006)。三组黄斑区容积、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厚度、外环厚度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亚组间比较,PD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变薄;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PD患者中MOCA得分(r=0.317)、定向力分数(r=0.416)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结论病情严重程度、嗜睡的发生情况是PD发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P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视网膜纤维层和黄斑区结构的异常,特别是MOCA得分越低、定向力得分越差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越薄。  相似文献   
74.
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很多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中都有所涉及,使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难度大大增加,给心脏介入临床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预先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变对于后续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许多其他针对冠脉的检查,来帮助完成对钙化病变的预先评估,从而规避了介入治疗的风险,改善了介入治疗的预后。本文分别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及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4种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的角度,详细分析各种技术手段所存在优势与不足,并强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将无创手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完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5.
青光眼是一组异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逐渐消失,现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人工智能(AI)是由机器展示的智能,而深度学习(DL)是其中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支,在医学成像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青光眼影像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DL应用于眼底图像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检测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有很好的结果显示,将DL技术整合到影像中进行青光眼评估是高效、准确的,这可能会解决当前实践和临床工作流程中的一些难题。但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解决现存挑战至关重要,例如为不同研究之间的图像标记建立标准,将“黑匣子”的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提高模型在未知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开发基于DL的实际应用程序,以及建立合理的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前瞻性验证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本文总结了AI应用于青光眼影像的最新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对临床的潜在影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7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3-65+69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视网膜厚度与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被确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40例(40眼),所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40眼)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分布一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应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的HbA1c。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包括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容积,并分析糖尿病组黄斑区厚度与相关生化指标HbA1c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组(t=6.877,P0.01),黄斑容积大于对照组(t=5.832,P0.0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HbA1c比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有利于预测老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84-19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通过连续探测同一位置的血管内红细胞运动,生成三维血流信息,获取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图像。分频幅去相关血流成像演算技术,减少了因眼球轴向运动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噪点及伪影,优化了信噪比,使得对毛细血管网的检测更具有连贯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科研前景。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眼底微血管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作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79.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最终通路。斑块破裂长期以来被认为引起了绝大多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但目前的证据显示,这样的看法不仅片面,还掩盖了其他能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对应的治疗策略[1]。无论是之前针对心脏性猝死的病理学研究,还是新兴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研究,斑块侵蚀作为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第二大原因,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基于斑块侵蚀的ACS治疗策略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为ACS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小气道”是指直径<2 mm的气道,是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最明显和最早受累的病变部位,也是影响肺通气功能的主要位置.但目前对小气道的解剖位置及结构特征尚未明确.气道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B-OCT)是一种新的气道成像光学模拟技术,其成像导管直径为0.9 mm,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伸至远端小气道进行活体内实时显像,而且空间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学水平,可清晰显示支气道黏膜上皮、固有层以及软骨等组织的显微结构.本研究通过EB-OCT成像技术,观察活体内正常中小气道的结构形态特征并探讨年龄增长相关气道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