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231篇
  免费   25788篇
  国内免费   16159篇
耳鼻咽喉   6575篇
儿科学   6084篇
妇产科学   4241篇
基础医学   19234篇
口腔科学   6647篇
临床医学   83789篇
内科学   40912篇
皮肤病学   8625篇
神经病学   19187篇
特种医学   175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46篇
外科学   41847篇
综合类   150536篇
预防医学   37363篇
眼科学   7478篇
药学   63080篇
  989篇
中国医学   53117篇
肿瘤学   24130篇
  2024年   3797篇
  2023年   14450篇
  2022年   13165篇
  2021年   15723篇
  2020年   14433篇
  2019年   14125篇
  2018年   6985篇
  2017年   11596篇
  2016年   13267篇
  2015年   14937篇
  2014年   26380篇
  2013年   25553篇
  2012年   32481篇
  2011年   34615篇
  2010年   32638篇
  2009年   32268篇
  2008年   36707篇
  2007年   33362篇
  2006年   30507篇
  2005年   31146篇
  2004年   24810篇
  2003年   22422篇
  2002年   18366篇
  2001年   15884篇
  2000年   12016篇
  1999年   9362篇
  1998年   8289篇
  1997年   7929篇
  1996年   7489篇
  1995年   6111篇
  1994年   6365篇
  1993年   3975篇
  1992年   2758篇
  1991年   2376篇
  1990年   1851篇
  1989年   1926篇
  1988年   586篇
  1987年   522篇
  1986年   395篇
  1985年   292篇
  1984年   12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99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患者中十分常见,有资料统计约占冠心病总数的2/3以上.但由于心绞痛报警系统的缺陷而易被忽视,因此其预后可能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更差.根据其病机及临床特点,笔者从1998年1月~2001年6月,以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舒血宁片治疗SMI 24例,并与具有同样治疗功效的中成药天宝宁片治疗24例作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报道一个少见的晚发型系统性肉毒碱缺乏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生化和病理特点,以期提高人们对这种少见但可治疾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报告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了血清肉碱测定、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检查。结果:该患者中年发病,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发作性肌肉易疲劳,血清肌酶增高,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内大量的脂质颗粒沉积、I型纤维受累为主,血清肉碱含量明显降低。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分型为系统性肉碱缺乏症(晚发型)。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脂质沉积性肌病的重要方法之二,而血生化检测对其病因诊断的确定及选择适当的治疗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R组(n=20):采用PCRA法,镇痛药0.3%罗哌卡因(Rop),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按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 持续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B组(n=20),镇痛药0.3%布比卡因(Bup),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C组(n=20,对照):术后不使用PCRA,仅中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100%患者需肌注2-3次盐酸哌替啶,每次50-10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0.3%罗哌卡因或0.3%布比卡因均有效;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并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95.
报告12例疸性腔皮病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构成、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和结果,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患者 ,女 ,2 8岁 ,农民 ,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15天 ,意识障碍 2天”于 2 0 0 0年 7月 4日入院。患者于 1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在 37.4~ 38.5℃之间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头痛位于前额部及双颞部 ,呈持续胀痛 ;呕吐呈非喷射状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咳嗽 ,咳白色黏痰 ,时有血丝。发病后去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经拍胸片及脑脊液检验 ,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等联合治疗 ,用药 14天无明显好转 ,于 2天前出现谵妄 ,意识模糊 ,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查体 :T37.6℃ ,P90次 /分 ,R2 3次 /分 ,B…  相似文献   
997.
①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关系。②方法 选取肺心病病人 63例 ,正常对照组 40例。常规制备外周血白细胞DNA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检测两组人群ACE基因的I D多态性。③结果 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ACE基因的II,ID及DD 3种基因型 ,肺心病组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0 .45 ,0 .41和 0 .1 4 ,正常对照组为 0 .42 ,0 .41和 0 .1 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1 57,P >0 .0 5) ;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4 ,0 .46和 0 .61 ,0 .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1 .2 57,P >0 .0 5)。④结论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诊断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由于其血肿小 ,早期意识障碍轻 ,往往予保守治疗 ,随后部分病员伤情转恶化发生突变 ,常常来不及抢救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现将我科近 4年共收治的 11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8~ 4 5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8例 ,坠落伤 3例。 11例均为枕部着力引起的对冲伤。2 .临床经过 :伤后均有短暂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GCS13~ 15分 ,神经系统检查除颈部有不同程度抵抗外 ,无其它阳性体征。入院后经脱水 ,止血等处理 ,除一例头…  相似文献   
999.
膀胱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于2001年1月26日入院。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膀胱区触痛。前列腺Ⅰ°肿大,质韧,表面光滑,未及结节,无触痛。B超示膀胱占位。CT:膀胱癌,侵及深肌层。KUB及IVU:膀胱左顶部见4.0cm×4.0cm的充盈缺损,肾盂、输尿管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膀胱左顶部4.0cm×3.8cm×3.0cm 蕈状肿物,色暗红,基底广。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如膀胱镜所见,侵及深肌层,未及外膜。病理诊断(图1、2):膀胱癌肉瘤(癌性成份为腺癌,肉瘤成份为梭形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000.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 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的关系 ,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 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 p16基因 m RNA表达水平 ,以甲基化特异性 PCR分析各组织中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中 14例 (70 % ) p16 m RNA水平比远癌组织显著降低 ;13例 (6 5 % )显示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 ,其中 84 .6 % (11例 )伴 p16 m 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 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率的 p16基因表达失活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 ,在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