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8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1篇
  1篇
中国医学   843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发病率约为10%,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为复发性的、园形的、边界清楚的、疼痛性的、小的溃疡,伴有浅表性的坏死中心,覆以灰黄色假膜,微微隆起的边缘和充血性的红晕。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微生物因素,系统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和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都可能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有关。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的复杂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讫今为止,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复发性口腔溃疡最显著的特征为复发性,如何控制其复发成为一个关键和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高频电气化治疗膀胱浅表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高频电气化切除膀胱浅表性肿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min。手术中平均失血约20mL,无术中膀胱穿孔及输血病例。结论:高频电气化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创伤小,速度快、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胃康灵治疗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2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2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1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应用胃康灵、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4.
探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在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和。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3例,按组织学分型分为轻、中、重度胃炎;按有无中性粒细胞的出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胃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IgA,HP检测采用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论HP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其致病机制与sIgA保护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5.
黄连素与维酶素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锁霖 《中原医刊》1999,26(12):42-4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32例病人,其中男12例,女20例。最大58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的三个月,最长者5年余。均收集近5年来的门诊病人,并经胃镜检查确诊后作为治疗组病例,同时按相同标准选同样病例作对照组。1.2 临床表现:所选32例病例中均有纳差、反酸、上腹不适和疼痛,并有轻触痛感。19例伴有腹胀及恶心,16例有呕吐、失眠、营养欠佳及贫血改变等。1.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且胃镜检查证实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等。1.4 治疗方法:黄连素一次,0-8~1-0口服,1日3…  相似文献   
46.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变是胃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小四上皮增生及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多局限于粘膜浅表,有时亦可累及全层。笔者自1993年至1999年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8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豆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总共108例,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最大者85岁,其中26-35岁14例,36-45岁46例,46-55岁M例,56-65岁10例,66岁以上者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10例,l-2年者55例,2-3年者30例,3年以上者13例。10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  相似文献   
47.
王军  于大海  王克明 《天津医药》2003,31(7):469-470
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5月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术 (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46例 ,男32例 ,女14例 ,年龄37~86岁 ,平均 (63 6±4 6)岁。初发39例 ,复发7例 ;肿瘤单发19例 ,多发27例 ;肿瘤直径0 5~2 5cm。术前均经膀胱镜和病理活检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I级31例 ,II级13例 ,III级2例。结合B超、CT以及膀胱镜检查等资料 ,临床均确认为B1期以下。1 2手术方法采取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位于膀胱侧壁的肿瘤常规作闭孔神经阻滞。使用3mm纵槽状气化电极 ,在电视影像…  相似文献   
48.
河南省1984~2002年食管癌死亡率分析 血清p53抗体与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性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 放疗过程中手臂固定架的临床应用 进展期贲门癌术前胃左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胆胃宁合剂治疗胆囊炎与浅表性胃炎同病患者 12 0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经B超、胃镜检查确诊均为胆囊炎与浅表性胃炎同病患者。治疗组 12 0例 ,男 76例 ,女 4 4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2岁 ;病程 0 5~ 7年 ,平均 3年 ;B超检查 :急性胆囊炎并浅表性胃炎 19例 ,慢性胆囊炎并浅表性胃炎 10 1例 ;胃镜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 5例 ,中度 14例 ,重度 19例 ,合并肠上皮化生 2 5例 ,胆汁反流 2 4例 ;辨证属气滞型 30例 ,湿热型 4 9例 …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在行经尿道电切或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定期经导尿管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30mg/40mL,每周1次,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40min,共8次。术后3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如无复发,则进行第2个疗程的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方法同第1个疗程。如发现复发,立即安排进行手术。结果:46例共完成90个疗程的预防灌注。随访4月--27月,平均12.1月。共有5例复发。18例患者有尿频、尿急和膀胱区疼痛不适,程度较重者6例,但均可耐受继续灌注。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吡柔比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局部反应,未发现全身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