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法测定了50只健康长爪沙鼠(雄性25只,雌性25只)红细胞上C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82日龄组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花环率(6.55±0.93%)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6.62±0.91%)均明显高于56日龄组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花环率(5.81±0.92%)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5.48±1.0%),P<0.05.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和免疫复合率花环率相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铅对新生期长爪沙鼠脏器发育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 6~ 7d的长爪沙鼠 11窝 ,按窝数随机分成对照组、低铅组和高铅组 ,分别隔日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 9次染毒 ,测定血铅和血液生理指标 ,并取脑和各脏器称重。结果 :铅染毒组沙鼠的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铅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铅与增重呈负相关 (r =- 0 .5 37,P <0 .0 1) ;染毒组的脑、心、肝、肾和睾丸等脏器重量以及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白细胞数 (WBC)、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铅可抑制新生期沙鼠的生长发育 ,造成器官和血液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43.
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IC)背侧核(ICd)、外侧核(ICx)和中央核(ICc)部位谷氨酸(Glu)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在30只沙土鼠上进行,雌雄不拘。分别在沙土鼠出生后3周龄(21dpn)、6周龄(42dpn)和成年(70dpn)实施单耳堵塞,4周后以体外受体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考察比较IC左右侧各部位的银粒密度变化,并以此为相对指标,分析动物IC的神经元Glu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成年组两侧IC神经元Glu受体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周龄和6周龄组呈现堵耳对侧的Glu受体密度明显少于堵耳同侧的不均衡分布(ICd部位:t=2.53,P=0.0186,t=1.77,P=0.0443;ICx部位:t=1.90,P=0.0359,t=2.03,P=0.0367;ICc部位:t=1.07,P=0.0332;t=2.35,P=0.0208)。并且3周龄组ICc部位的两侧Glu受体密度比值最小(0.61±0.03)。结论出生后6周前单耳堵塞对沙土鼠IC的神经元Glu受体发育具有明显影响,与Glu受体相关的下丘听觉功能发育将延续到出生后6周。  相似文献   
44.
1983年和1984年4~5月期间,对新疆霍城县西部荒漠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1种544只,其中大沙鼠和子午沙鼠是调查区啮齿类的优势种。前者密度为每公顷1.52只,后者的捕获率为3.3%;集蚤11种7365只,臀突客蚤是上述两种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以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共检验7种动物血清416份,结果皆为阴性。大沙鼠和子午沙鼠虽属区内优势种群,但其分布面积较小、不均匀、密度较低。初步认为,调查区内不会存在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45.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radication of Hellcobacter pylori prior to usage of NSAIDs, by investigating gastric inflammatory activity,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prostaglandin (PG) E_2 synthesis in H Pylori-infected, and H pylori-eradicated gerbils followed by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and rofecoxib. METHODS: Six-week-old male gerbils were orally inoculated with H pylori. Seven weeks later, anti-H pylori triple therapy and vehicle were given to gerbils respectively and followed by oral indomethacin (2 mg/kg·d) or rofecoxib (10 mg/kg·d) for 2 wk. We examined the area of lesions, gastric inflammatory activity, PGE_2 synthesis and MPO activity in the stomach. RESULTS: In indomethacin and rofecoxib-treated gerbil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H pylori-infected group vs H pylori-eradicated group respectively: hyperplasia area of the stomach (mm~2): 82.4±9.2 vs 13.9±3.5 (P<0.05), 30.5±5.1 vs 1.3±0.6 (P<0.05); erosion and ulcer area (mm~2): 14.4±4.9 vs 0.86±0.5 (P<0.05), 1.3±0.6 vs0.4±0.3 (P<0.05); score of gastritis: 7.0±0.0 vs3.6±0.5 (P<0.05), 7.0±0.0 vs 2.7±0.5 (P<0.05); MPO activity (μmol H_2O_2/min/g tissue): 104.7±9.2 vs9.0±2.3(P<0.05), 133.5±15.0 vs2.9±0.7 (P<0.05); PGE_2 synthesis (pg/mg wet weight/min): 299.2±81.5 vs102.8±26.2 (P<0.05), 321.4±30.3 vs 11.9±4.8(P<0.05). CONCLUSION: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reduced gastric damage of NSAID-treated Mongolian gerbils. Rofecoxib caused less severe gastric damage than indomethacin in H pylori-eradicated gerbils.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道建立的抗杜氏利什曼L.donovani,抗硕大利什曼L.major,抗热带利什曼L.tropica及抗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的4种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荧光法的交叉反应显示出有较强的特异性,应用McAb的dot-ELISA试验,对新疆大沙鼠体内分离的利什曼原虫及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进行检测,证实新疆克拉玛依鼠体、蛉体的利什曼原虫仅与当地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制备的McAb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47.
用白蛉属的三种白蛉去叮咬感染沙鼠利什曼原虫的BALB/c鼠和长爪沙鼠的皮肤病变,表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是沙鼠利什曼的良好昆虫宿主;该种原虫在阿蛉亚属的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体内发育良好,但仅进展到白蛉的咽基部;而在劳蛉亚属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体内,原虫停滞在胃内。作者分析了我国沙鼠利什曼分布区内白蛉的种类和本文人工感染实验的结果,指出副蛉亚属蛉种是沙鼠利什曼原虫的主要媒介,而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作为媒介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为了评价ApoE基因在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PCR-SSCP技术对前期已筛选到的三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在普通级和清洁级两个封闭群共444只动物中进行了ApoE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等参数进行了检测与计算。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97、781和1774三个SNP位点平均等位基因为2个,遗传方式基本符合孟德尔定律;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063,0.501,0.499,全群平均为0.354;PIC分别是0.061,0375,0.374,全群平均0.270。 结论 ApoE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可能与长爪沙鼠的长期封闭和选种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漂变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为了弄清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 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522个(即>=100bp的unigene),大小26.9Mb,与GenBank上现在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125 差异基因,其中16087个下调 ,5038个上调,总体上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较显著的趋势性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情况的有力工具,本实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