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20篇
  免费   5346篇
  国内免费   6955篇
耳鼻咽喉   432篇
儿科学   1074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8614篇
口腔科学   2471篇
临床医学   16809篇
内科学   7521篇
皮肤病学   573篇
神经病学   4048篇
特种医学   3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12061篇
综合类   30908篇
预防医学   5065篇
眼科学   1649篇
药学   10288篇
  160篇
中国医学   8430篇
肿瘤学   3445篇
  2024年   960篇
  2023年   2925篇
  2022年   2461篇
  2021年   2947篇
  2020年   2850篇
  2019年   3028篇
  2018年   1482篇
  2017年   2505篇
  2016年   2853篇
  2015年   3382篇
  2014年   5139篇
  2013年   5385篇
  2012年   6832篇
  2011年   7892篇
  2010年   6827篇
  2009年   6583篇
  2008年   7251篇
  2007年   6398篇
  2006年   5600篇
  2005年   5966篇
  2004年   4754篇
  2003年   4358篇
  2002年   3290篇
  2001年   2706篇
  2000年   2102篇
  1999年   1797篇
  1998年   1464篇
  1997年   1295篇
  1996年   1232篇
  1995年   1088篇
  1994年   881篇
  1993年   642篇
  1992年   573篇
  1991年   485篇
  1990年   467篇
  1989年   411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基因治疗对老年大鼠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月龄(幼年组)、9月龄(成年组)及24月龄(老年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取MSCs经体外分离、培养及携带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后,定量检测B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表达,以及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Ⅰ型胶原、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桥素(osteopontin, OPN)的表达.将转染的各组MSCs分别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TCP)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3周后取材,比较各组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BMP-2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表达BMP-2,且表达量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于诱导后第9天达高峰,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第7天,RT-PCR半定量检测示各组均有成骨细胞特征性蛋白,即:Ⅰ型胶原、OPN及BSP的明显表达,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基因转染的MSCs与TCP复合后可诱导裸鼠体内异位成骨,各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老年大鼠MSCs可以恢复成骨分化能力,基因治疗可能为老年性骨骼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3.
殷广文  高恩建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21-2121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也逐渐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随着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分化为创面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股骨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U标记细胞。另于同种雄性Wistar大鼠背部正中,制备1cm×1cm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BrdU标记的1×106/mlMSCs从阴茎静脉输注,术后第3天与第7天切取创面组织,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单染色,以及BrdU和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创面皮下组织、皮脂腺、毛囊和骨髓腔中。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显示,皮脂腺和毛囊有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广谱角蛋白。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归巢并参与创面修复;在实验性全身皮肤缺损创面微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  相似文献   
95.
降钙素原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性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新生儿败血症甲状腺功能检测研究;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变化;急性脑血管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脑钠素变化的研究;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水平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6.
例1 患者男性,35岁,因左眼球突出3个月,于2004年2月到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经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右眼裸眼视力0.5,不能矫正.左眼球向前突出4 mm,各方向运动无明显受限,眼底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尿Bence Jones蛋白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下颈椎的屈曲程度与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已施行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病例的术前颈椎过屈位X线像,测量C2~C7间的角度,复习手术经过,分析可完成螺钉固定的颈椎曲度及其它相关因素。结果:在已完成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75例患者中有58例屈颈侧位X线像显示下颈椎呈后凸状态,后凸角平均为17.25°;另17例屈颈侧位片见下颈椎呈前凸状态,但这些病例都是体形瘦长者。结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仅适合于下颈椎可以很好屈曲及体形瘦长的病例。  相似文献   
9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及重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胶原酶溶核术后,随着突出椎间盘的溶解和吸收,患者往往要经达3个月到半年的症状反复期才能达到疗效。最近,我科把射频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即获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此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9.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该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医疗花费巨大。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是腰椎融合术,但术后由于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丢失以及融合时造成的局部结构损伤,可导致相邻上下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产生椎间盘源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