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85篇
  免费   2581篇
  国内免费   1196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531篇
妇产科学   312篇
基础医学   1881篇
口腔科学   229篇
临床医学   25975篇
内科学   4471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1180篇
特种医学   3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篇
外科学   7761篇
综合类   30774篇
预防医学   6501篇
眼科学   1277篇
药学   15595篇
  144篇
中国医学   4930篇
肿瘤学   831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269篇
  2022年   1239篇
  2021年   1679篇
  2020年   1697篇
  2019年   1778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1763篇
  2016年   1977篇
  2015年   2451篇
  2014年   5047篇
  2013年   5258篇
  2012年   6866篇
  2011年   7848篇
  2010年   7463篇
  2009年   7084篇
  2008年   7539篇
  2007年   6734篇
  2006年   6111篇
  2005年   6170篇
  2004年   4876篇
  2003年   4083篇
  2002年   3240篇
  2001年   2564篇
  2000年   1878篇
  1999年   1353篇
  1998年   1245篇
  1997年   1162篇
  1996年   1006篇
  1995年   801篇
  1994年   648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67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居家患者静脉置管中的成效。方法: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待了行静脉留置治疗的居家患者66例,以数字表作为工具,对满足纳入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管的留置天数;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居家期间静脉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静脉留置居家患者,能降低静脉留置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能延长静脉留置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TAP)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治疗,B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吗啡PCIA治疗,C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生理盐水(安慰剂) PCIA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h补救镇痛率、48h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患者不同状态下不同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24h补救镇痛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48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和B组,且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应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1岁,因"言语不清4 h加重伴抽搐发作1.5 h"于2017年10月27日以"缺血性卒中"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4 h无明显诱因出现目光呆滞、言语不清,表现为答非所问、反应迟钝,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行头颅CT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NIHSS评分6分,遂于入院前1.5 h于急诊给予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加以分享和阐述。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110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2.5±1.7)岁,男73例,女37例。根据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均满足静脉输液的标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3~12 d,平均保留时间(3.9±1.4)d。结果 110例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成功103例,成功率93.6%。使用过程中,发生液体外渗12例,占全部病例的10.9%;发生留置针脱出5例,占全部病例的4.5%;发生穿刺点红肿2例,占全部病例的1.8%。通过及时的护理处置,无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症状好转并消失。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在护理过程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38.
39.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一座千年古港,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发展繁荣,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均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从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鼎盛的原因入手,通过泉州港与各国进出口各种药材,海外诸国人员来泉州以及闽商通过泉州港远航海外三方面史料论述泉州港在宋元繁荣时期促进了中医药同海外的交流、发展和传播的事实。以期通过研究中医药在宋元时期发展传播,启发读者学习和发展中医药,并借助“一带一路”之机来传播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