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071篇
  免费   30422篇
  国内免费   17341篇
耳鼻咽喉   3166篇
儿科学   6250篇
妇产科学   4260篇
基础医学   20438篇
口腔科学   5834篇
临床医学   131202篇
内科学   57315篇
皮肤病学   5921篇
神经病学   10476篇
特种医学   210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92篇
外科学   45045篇
综合类   273217篇
预防医学   73395篇
眼科学   5330篇
药学   149991篇
  1703篇
中国医学   138136篇
肿瘤学   17414篇
  2024年   3496篇
  2023年   12432篇
  2022年   11865篇
  2021年   16707篇
  2020年   17275篇
  2019年   16897篇
  2018年   8331篇
  2017年   18303篇
  2016年   20351篇
  2015年   25028篇
  2014年   49856篇
  2013年   44962篇
  2012年   53036篇
  2011年   56255篇
  2010年   53640篇
  2009年   53389篇
  2008年   66297篇
  2007年   56111篇
  2006年   51765篇
  2005年   58152篇
  2004年   44339篇
  2003年   47625篇
  2002年   37120篇
  2001年   24293篇
  2000年   19502篇
  1999年   15983篇
  1998年   13931篇
  1997年   13629篇
  1996年   12651篇
  1995年   12212篇
  1994年   10054篇
  1993年   6148篇
  1992年   4665篇
  1991年   4255篇
  1990年   3373篇
  1989年   3586篇
  1988年   956篇
  1987年   745篇
  1986年   590篇
  1985年   387篇
  1984年   213篇
  1983年   147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3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陈林萍  肖立韦  毕迎月 《中医药导报》2019,25(10):118-120,12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94例纳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路径式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CLVQO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CLVQOL各项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缓解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乳糜性腹水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乳糜性腹水的病因、临床表现、腹水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的情况。结果共收集29例乳糜性腹水患者,其中男14例(48.3%),女15例(51.7%)。年龄1个月~78岁,中位年龄36岁。乳糜性腹水患者的病因依次为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9例(31.0%),恶性肿瘤5例(17.3%),腹部结核5例(17.3%),肝硬化4例(13.8%),腹部手术后3例(10.3%),糖尿病肾病1例(3.4%),不明原因2例(6.9%)。临床表现除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等常见症状外,不同病因有原发病的自身症状。针对性治疗后,乳糜性腹水缓解或消失22例(75.9%),无明显效果7例(24.1%)。结论乳糜性腹水病因相对复杂,以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恶性肿瘤、腹部结核、肝硬化、腹部手术多见。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各异,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脊柱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21±11.21)min、(18.79±8.41)ml、(0.51±0.36)mm、(3.51±1.22)d,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2.54±14.54)min、(61.23±19.25)ml、(6.52±1.45)mm、(9.14±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治疗效率较高,康复作用突出,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分析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抗非白假丝酵母的作用,拓宽其应用范围。方法将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选为待试菌株,测定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黄芩苷及伊曲康唑对待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结果除伊曲康唑对部分待试菌株耐药外,3种药物对待试菌株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44±5.27)mm、28.00(25.00,30.00)mm、18.00(15.00,24.00)mm,大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25.00(20.00,28.00)mm,大于伊曲康唑(P<0.05)。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56±4.64)mm、25.00(20.00,28.00)mm,小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89±3.33)mm、18.00(15.00,24.00)mm,小于伊曲康唑(P<0.05)。结论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伊曲康唑;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25.
方琪 《当代医学》2016,(14):26-2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其复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所具备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在2013年3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当中择取5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25),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急诊救治措施,对实验组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急诊室当中的滞留时长、接受检查的时间、入院到接受手术的时长三项急救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当中的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急诊室的工作效率,令患者尽早接受急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7.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寒战、发热、腹痛"于2018年12月15日入院,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0年前行肾移植)、高血压病(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病性贫血、消化性溃疡,1个月前因缺血性心脏病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入院时使用药  相似文献   
28.
李莉莉 《陕西中医》2019,(2):182-184
目的:探讨补肾安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安眠补脑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补肾安神汤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PSQI、HADS及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和HADS评分显著降低,QLQ-C30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和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安神汤可显著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不良情况,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