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891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639篇
药学   277篇
  8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效果。方法 对6例(9眼)外旋斜患者(其中双眼外旋斜和单眼外旋斜各3例)行此术式,在术前、术中、术后1周分别行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的主观旋转斜。分析旋转斜度与手术量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术前都存在正前方及下方双眼复视症状,第一眼位的外旋斜5~15。,平均10.5。。术毕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为0^o~内旋斜5^o,平均内旋斜3.7^o。术后所有患者正前方及向下看复视症状消失,术后1周为外旋2^o~内旋4^o,平均内旋1.4^o。其中2例患者术后7个月复诊,一例外旋斜3^o;另一例为旋转斜0^o,都未出现明显复视症状。结论 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矫正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手术方式,常需要过矫至内旋5^o左右来代偿术后出现的回退。  相似文献   
72.
眼球后退综合征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兰俊  吴夕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4,22(2):194-196
目的 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手术设计的特点。方法 1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检查眼位,单眼、双眼水平注视野,异常头位的偏斜角度。手术方式患眼外直肌不等量后徙。结果 原在位外斜,双眼注视野位于患眼颞侧,面部转向健眼一侧。手术后外斜视得到矫正,异常头位消失。结论 为了矫正原在位存在外斜视,即使外直肌力量不足,手术后外转进一步受限,也需减弱外直肌,以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3.
MTI摄影筛查仪筛查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TI摄影筛查仪在眼科门诊对婴幼儿进行斜视和屈光不正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门诊的226例婴幼儿进行了筛查,阳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儿童合作率为100%,筛查结果异常率达22.84%,其中屈光不正占16.99%,斜视占5.75%。预测阳性率分别为斜视100%、远视100%、近视76.92%、散光88.88%、屈光参差87.50%。结论 MTI摄影筛查仪对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有很高的预测阳性率,它与眼科常规检查的结合可以提高防治弱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4.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的效果。方法 研究组 2 2例 ,对照组 8例 ,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至少 15PD ,研究组 2 2例行外直肌斜向后徙术 ,对照组 8例行标准的外直肌后徙术。结果 研究组 18/2 2术后看近外斜度≤ 10PD ,2 2 /2 2术后看远外斜度≤ 10PD ,看近看远外斜角平均差值由术前 2 5± 8 11PD减少到术后 5 2 3± 4 0 3PD。对照组仅 3 /8术后看近外斜度≤10PD ,6/8术后看远外斜度≤ 10PD。结论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术效果优于标准的外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75.
血管显微分离在眼外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斜视矫正手术有时需要在一只眼上同时离断3条或3条以上直肌,因而过多地损伤了睫状前动脉,导致眼前节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本课题主要是探讨斜视矫正手术多条眼外肌一次完成的方法.方法本组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做肌止端结膜切口,暴露直肌,显微镜下将延直肌走行的睫状前动脉分离出来,离断肌肉时保留血管.手术量和术式与常规眼外肌手术相同.结果斜视矫正效果:治愈32例(88.89%),好转4例(11.11%).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虹膜大环术前术后血流流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血管分离术可实现多条眼外肌手术一次完成.眼外肌睫状前动脉血管显微分离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眼前节缺血发生的可能.减少手术次数,既简化了斜视矫治过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76.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A-pattern Exotrop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AnA鄄patternexotropiashowssignificantlymoreexodeviationindowngazeversusupgaze,inwhichthechangeofbinocularalignmentresemblesthealphaberA.Accordingtopublishedreports[1~4],A鄄patternexotropiaisviewedastheleasttypeofAandVpatterns.However,thepr鄄evalenceofA鄄patternexotropiaratherincreasedinourclinicalstudies[5],inwhichparticularattentionwaspaidtoobservethedeviationindownwardgazeandassesssuperiorobliquefunction.Accordingly,clinicalcharacteristics,surgicaltreatmentandtreatmentoutcome…  相似文献   
77.
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痹性斜视发病突然,其症状为双眼复视,视物模糊,头晕、目眩、头痛,甚则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尤其是上下楼梯,遮盖一眼诸症全消。临床上常口服或注射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6.8个月或进步停止后4—6个月不能恢复者则采用手术治疗,缺乏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宁  倪焰  赵平远 《江苏医药》2004,30(9):664-665
目的研究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12例18眼按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将术中切下的眼外肌制成光镜和电镜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眼外肌均有病理性改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免眼外肌病理改变加重,影响双眼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9.
江波 《家庭医学》2004,(15):15-15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2日报道,去年11月8日出生、在英国王位继承人名单上排第八位的路易丝公主不幸患上斜视,一只眼睛偏向外侧。医生说,不少小孩子患有斜视,一般都能慢慢自行矫正。个别病情严重的患儿,眼睛不但丧失正常的三维视野,而且可能永久性失明。此时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避免厄运。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55例68眼行小梁切除术 ,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 ,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 :术后1周眼压最低 ,散光度数量大 ,循规性散光增加 ,逆规性散光减少 ,无散光状态消失 ,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2周后循规性散光减少 ,逆现性散光增加 ,1月时间基本稳定 ,但循规性散光和无散光状态与术前相比仍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以循规性散光为主 ,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创伤和眼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