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72篇
  免费   2120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74篇
妇产科学   237篇
基础医学   164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206篇
内科学   10680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244篇
特种医学   22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3355篇
综合类   17133篇
预防医学   380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6340篇
  104篇
中国医学   2464篇
肿瘤学   563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1074篇
  2022年   966篇
  2021年   1191篇
  2020年   1204篇
  2019年   1166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946篇
  2016年   948篇
  2015年   1281篇
  2014年   2442篇
  2013年   2329篇
  2012年   2965篇
  2011年   3433篇
  2010年   3225篇
  2009年   3206篇
  2008年   3658篇
  2007年   3493篇
  2006年   3338篇
  2005年   3249篇
  2004年   2639篇
  2003年   2349篇
  2002年   1981篇
  2001年   1736篇
  2000年   1251篇
  1999年   1131篇
  1998年   971篇
  1997年   999篇
  1996年   1031篇
  1995年   1024篇
  1994年   941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59篇
  1991年   508篇
  1990年   403篇
  1989年   386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与先心病肺高压的关系,分析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非肺高压,67例肺高压)血清NPY、CGRP的浓度,比较两组间不同采血部位及手术前后水平变化.结果血浆NPY及CGRP浓度非肺高压组与轻、中、重度肺高压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轻、中度肺高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重度肺高压组差异不明显;NPY与CGRP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NPY及CGRP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NPY/CGRP比值可作为估测肺动脉压力和判断先心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32例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心电图改变,并采用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青紫、心脏杂音和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P波高尖、右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X线胸片检查示22例右房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三尖瓣平均下移26.7-mm*m-2(9~35-mm*m-2),二、三尖瓣到心尖距离之比平均为1.895(1.2~3.5);14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23例合并房间隔水平交通.5例行房化右室折叠手术,术后患儿青紫消失,三尖瓣均回复到正常水平,反流情况改善,但左室后壁与室间隔矛盾运动仍存在.结论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术后右室舒张期负荷仍然过重,远期仍会发生心衰.  相似文献   
993.
心脏不停跳及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的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若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火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缓慢跳动。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术后脑部并发症及低心排并发症。结论:采用这种新技术能够在术中对心肌进行良好的保护,术中空气栓塞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94.
冯旭  林辉  何巍  郑宝石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1,23(6):1333-1336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结果 :两组CPB期间ANP及CGRP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ANP较对照组升高快 ,ANP在再灌注 30分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ANP在CPB中各时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NP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AN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磷酸肌酸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李守先 《上海医学》2001,24(1):38-40
目的 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在心脏直视手术中作为添加剂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6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I组)及试验组(Ⅱ组),各33例。I组使用冷晶体停搏液,Ⅱ组在I组停搏液中加入CP。于不同时段取血样检测5种心肌酶的含量。结果 两组心肌酶含量,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Ⅱ组心肌酶谱上升幅度低于I组,而下降速度则快于I组。结论 外源性CP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勋宁  何巍 《广西医学》2001,23(1):103-104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 ,如不及时处理 ,可导致病人死亡。 1 990~ 1 999年 ,我院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1 548例 ,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 31例 ,发生率 2 % ,低于有关文献报告 3.4%~8.8% ( 1) ,由于处理及时 ,无一例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1例中 ,男 1 2例 ,女 1 9例。其中 ,瓣膜置换术1 5例 ,其它 1 6例 ,经再次开胸发现 ,创面广泛渗血 ,有明显出血点者 1 4例 ,胸骨后渗血 4例 ,钢丝眼出血 3例 ,主动脉插管处 ,右房切口 ,右室流出道切口出血各 1例 ,胸骨上窝出血 3例 ,胸腺出血 2例 ,引流受堵塞 2例。2 讨 …  相似文献   
997.
磷酸肌酸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对16例进行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例)对照组(单晶体停搏液组)和实验组(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10mmol/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5、30、60、120min抽血测定乳酸(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于阻断前,开放后2、24和48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两组部分患者于心脏阻断后即刻和主动脉开放前1min,取左心房心肌做电镜检查.结果开放后5、15、30min时实验组LA、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O.01),SOD活性保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OD组间无明显差异;开放后2、24、48h实验组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为对照组线粒体改变较实验组明显(2.725±0.832和l.872±0.542,P<0.001).结论磷酸肌酸具有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保护细胞膜完整、维持心肌收缩蛋白正常的作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于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心肌梗塞(MI)后心室胶原生化改建与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动态观测了大鼠MI后3、15及42天左、右心室胶原含量、总量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以及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AngⅡ含量仅在MI后3天有一过性升高;MI鼠左、右心室AngⅡ含量以及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AngⅡ含量仅在MI后3天有一过性升高;MI鼠左、右心室AngⅡ含量于3天时就明显升高,此后一直保持在3天时水平,MI后左、右心室胶原基质均发生了生化改建,除右心室胶原生化建建稍滞后于其AngⅡ的变化外,左、右心室的胶原生化改建与其心肌AngⅡ的变化形式基本一致。结论 MI后心脏RAS被明显激活;心肌AngⅡ在心肌胶原生化改建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作用不依赖于循环RAS。  相似文献   
999.
右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 ,其发病率大约为 0 .0 5 % [1] 。据统计 ,约 75 % 80 %位于左房 ,10 % 2 0 %位于右房 ,5 % 10 %位于双房、左右心室或多心腔。 1980年 2月 - 1999年 8月 ,我院共收治右房粘液瘤 11例 ,均施行手术治疗。治疗经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在 19年间 ,共收治心脏粘液瘤 15 0例 ,位于右房者 11例 (约占 7.3% )。其中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16 5 9岁(平均 41.8岁 ) ,体重 3875kg(平均 42 .6kg)。 11例中良性粘液瘤 9例 ,恶性粘液瘤 2例 (均经病理诊断 )。症状持续时间1周 7年。入院时…  相似文献   
1000.
①目的 对非体外循环心脏冲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OPCAB)及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CABG)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比较。②方法 将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成3组: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组(不停搏组,35例),间断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温血停搏组,32例),间断冷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冷血停搏组,35例),3组病人术前心功能、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别,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关胸前每组各随机抽取2例病人取左心室壁心肌行电子显微镜心肌超微结构观察。③结果 不停搏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K-MB,cTnT与温血停搏组和冷血停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K-MB:F=10.42~178.43,q=7.21~23.40,P〈0.01,q=3.02~3.90,P〈0.05;cTnT;F=7.21~78.96,q=6.34~16.83,P〈0.01,q=2.95~3.72,P〈0.05);不停搏组心肌超微结构表明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停搏两组。④结论 不停搏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温血停搏组和冷血停搏组,温血停搏组心肌保护效果亦优于冷血停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