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5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5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672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4066篇
内科学   2224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1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362篇
综合类   7492篇
预防医学   95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493篇
  24篇
中国医学   2037篇
肿瘤学   1810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1026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1541篇
  2009年   1582篇
  2008年   1730篇
  2007年   1662篇
  2006年   1712篇
  2005年   1604篇
  2004年   1302篇
  2003年   1264篇
  2002年   1050篇
  2001年   1030篇
  2000年   739篇
  1999年   694篇
  1998年   668篇
  1997年   607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422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适应证和疗效,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施行肝切除术的6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8.1%和26.0%,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0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直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假包膜形成对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术后综合治疗者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无综合治疗者(P<0.05)。肝转移灶大小及其切除时间并不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不超过3个、肿瘤假包膜形成及术后综合治疗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2.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I期切除吻合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I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术中肠管切开减压,近远端肠管顺行灌洗,I期肿瘤切除、吻合。结果15例患者除1例吻合口瘘经引流冲洗后治愈,余病例全部I期愈合。结论左半结肠癌引起肠梗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肠管减压、灌洗及术后扩肛,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取的。  相似文献   
93.
高龄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42例分析;老年人右半结肠癌误诊阑尾炎22例临床分析;“三孔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步临床研究;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经肛门入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6例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随着TME手术原则理论的完善、技术的推广和手术前放化疗的开展,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逐年降低,生存率有所延长。综合患者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生存质量的考虑,目前对低位直肠癌尽可能进行保肛手术。但对于肿瘤下缘位于齿状线附近的直肠癌和肛管癌,如何能保证远端直肠切除范围以达到根治性的目的,同时又能在原肛门处排便,通过12年29例患者观察,  相似文献   
95.
刘光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47-4247
目的 观察巨针通督补肾针刺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4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或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用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照组50例,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结果 腰骶、髋、膝关节部位及压痛指数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416~5.2998,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m步行时间、整体功能、体温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74—17.8717,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诸项指标及血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049~5.7595,P<0.05或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9%,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013,P<0.05)。结论 巨针通督补肾针刺法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体征积分、疼痛积分、运动能力及体液免疫指标及血沉有确切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13例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34.3%和23.1%.同时性肝转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异时性肝转移病人(P<0.01).同时性肝转移病人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转移瘤最大直径>5cm者的5年生存率较最大直径≤5cm者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科手术是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已成为术前准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CD44v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4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CD44v9及MMP-9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4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9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8.7%和82.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7%和47.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44v9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大小、分化高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且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44v9和MMP-9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18例未治或复发ANLL,2例慢粒急变及10例完全缓解(CR)的ANLL患者作L-CFU,CFU-E及CFU-GM骨髓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ANLL未治和复发组的L-CFU、CFU-E及CFU-GM集落数与正常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ANLL的CR组,CFU-E和CFU-GM恢复正常,但L-CFU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多,提示CR后,骨髓中仍残留有白血病细胞。初步认为PHA-MNCCM作为L-CFU的生长因子,有助于CR后ANLL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99.
100.
"巨刺"针法治疗丘脑性疼痛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脑性疼痛多见于脑血管病,多由于脑出血、脑梗塞引起.为病灶对侧的局部或半身自发性疼痛.往往服用镇痛剂无效,常较顽固.笔者自1992年至2006年,用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本病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