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巢蛋白 (Nestin)表达和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术后 1、7、14、2 1和 2 8d分别对大鼠进行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后处死动物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第 1d ,在督脉电针组和单纯脊髓损伤组的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Nestin的表达。单纯脊髓损伤组在术后第 7、14、2 1和 2 8d ,Nest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2 1 4 8± 7 83、11 78± 4 38和 9 18± 3 2 6 ,而督脉电针组分别为 30 6 9± 6 16、39 2 4± 6 83、2 6 4 9± 5 87和 2 2 30± 6 6 1,两组在 4个时间段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增加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 提示督脉电针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Nestin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SD大鼠模型,应用抗Nestin和抗Nest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缺血后脑组织有大量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侧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VZ)、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细胞呈星状多突起,形似星形胶质细胞,且脑缺血后的大部分Nestin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有共表达。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和免疫阳性表达强度于脑缺血后3 d达到高峰;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表达强度分别于缺血后3 d和1周达到高峰;部分细胞聚集于梗死灶边缘,形成一个明显的梗死灶边缘带。经依达拉奉干预后,Nestin阳性细胞计数和表达强度与盐水组比较均升高(P<0.05),尤其在缺血治疗后3 d和1周(P<0.01)。结论脑缺血后,SVZ以及梗塞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域大鼠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表达增强;经依达拉奉干预治疗后,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提示依达拉奉治疗可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人胚胎消化管巢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巢蛋白在消化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取3~8月人胚胎食管、胃和小肠,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巢蛋白在胚胎消化管中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各胎龄段(3~8月)消化管均有巢蛋白的表达。巢蛋白在消化管主要表达在固有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壁上,且巢蛋白的表达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少。与发育早期组相比,发育中期、晚期胚胎食管、胃和小肠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育中期和发育晚期巢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巢蛋白在胎儿消化管壁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管壁上表达,且随着胎儿发育,其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巢蛋白在这些器官组织的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4.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巢蛋白(Nestin)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简称针刺组)、模型+忆立福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1、2、3和7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Nestin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脑内Nestin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早期干预,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estin蛋白表达,从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脑出血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85.
背景:黄芪有效组分的抗氧化作用被认为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原因。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效果。 方法: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24 h,随后加入黄芪多糖继续培养1-3 d,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比例较高(P < 0.05);单纯系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皆有巢蛋白条带表达,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的灰度值大于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P < 0.05)。结果可见黄芪多糖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具有更高的诱导分化效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肝损伤时肝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分布和增值,初步探讨肝脏的损伤修复与肿瘤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3,-me-DAB喂食大鼠四周,建立应激模型刺激大鼠肝内干细胞的迅速增殖,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ABC法检测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蛋白CD34、C-11、CK19、OV6和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Nestin在大鼠肝脏内的表达。结果:大鼠肝实质结构改变显著,汇管区内结缔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浸润周围肝组织形成假小叶。靠近界板处断续的排列着卵圆样细胞分别表达CD34、CK19、OV6和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相似,而且具有典型的干细胞的特点。此外,肝实质内可见大量的单个核样干细胞分别表达OV6、CD34、Nestin和CK19。这些细胞类似造血系统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布在肝索、肝血窦、肝内血管、增生的小叶间胆管和胆管之间,多见于汇管区的结缔组织内。结论:3’-me-DAB作用后,肝内存在着多种干细胞,而且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增生的干细胞在损伤应激下继续增殖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的组织修复,同时成为引发肝脏肿瘤的可能原因之一,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7.
范光碧  陈波  孙国刚  萧洪文  聂业 《解剖学杂志》2011,34(2):220-222,242
目的:观察应激大鼠的学习记忆和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BL)与海马内的神经肽Y(NPY)、巢蛋白免疫阳性反应变化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运用SD大鼠的束缚并倒悬应激模型、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慢性应激(3d,21d)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和BL...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NESTIN与脑缺血耐受(B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预处理(C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假手术(sham)组。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NESTIN的表达。结果再灌注24及72 h,CIP组脑梗死体积比分别为12.4%±3.2%、9.8%±1.9%,较MCAO组的18.5%±3.7%、15.8%±3.5%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NESTIN阳性细胞数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的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时间段的MCAO组(P<0.05)。结论 CIP可有效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并促进梗死区周围脑组织表达敏感的胚性蛋白NESTIN,后者可能与BIT的脑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9.
背景:海藻具有广阔的药理活性前景,加强其研究对有目的进行应用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海洋单细胞海藻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细胞传代获得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洋单细胞海藻作用前后细胞CD133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海洋单细胞海藻,阴性对照加不含药的PBS,将稀释成4,6,8,10 g/L的海洋单细胞海藻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并作用24,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生长周期,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胶质瘤干细胞不易聚团成球,出现贴壁分化,并逐渐明显;加药后胶质瘤干细胞CD133表达量明显减少;出现的贴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停滞在S、G2/M期细胞数增加,而G0/G1期细胞数减少;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提示海洋单细胞海藻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且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0.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属于活性单腱多肽,是一种有效的促有丝分裂因子。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神经分化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设立4组,对照组及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分别加入0,3,6,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不同条件下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取传至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 mg/L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向神经方向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巢蛋白阳性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质量浓度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P < 0.05),并且与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隐丹参酮诱导0.5 h后,低、中质量浓度组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巢蛋白阳性表达;诱导1.5 h后,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达峰值,低质量浓度组巢蛋白表达效果明显好于高质量浓度组(P < 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在低质量浓度时能够增加隐丹参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诱导率,在高质量浓度时则产生相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