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7岁.主因"腰腿放射性疼痛8年,进行性加重1年余"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102.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SFO室管膜细胞在发病潜伏期出现胞间连接扩大现象,其他各期少见。本研究发现SFO室管膜下组织与血管之间由完整的隔膜分开。结论 SFO在EAE时发生的改变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参与脑的免疫调节。隔膜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约占侧脑室肿瘤的50%,多为脑膜瘤、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因肿瘤位置深在、血运丰富,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2004~2008年采用显微技术手术治疗的26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急慢性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大鼠海洛因复吸行为可能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每天进行4h的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持续14d,建立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给药特征的自身给药模型。随后所有大鼠植入VNS电极,恢复后进行10d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消退训练,期间分组给予急性VNS、慢性VNS或假刺激。消退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条件性线索诱导下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海洛因复吸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枢核团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洛因复吸行为测定结果显示,与假刺激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和慢性VNS组的有效鼻触数均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P<0.05)和慢性VNS组(P<0.01)中央杏仁核(Ce)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边缘下区(IL)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慢性VNS均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的海洛因复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Ce和IL脑区神经元激活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正>结节性硬化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或斑痣性错构瘤病。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但以脑部最常见。CT检查是帮助临床诊断该病及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常用方法。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笔者收集2006年8月至  相似文献   
107.
目前关于在成年哺乳动物海马区是否存在神经干细胞仍存在争论。同源细胞集落形成测定可观察单细胞发展成具有干细胞自我更新功能和多潜能的细胞的过程。在体外实验中,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来自成年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EZ)的单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VZa NSCs,分为对照组、BMP-2组、BMP-2+Noggin组和Noggin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的情况;用RT-PCR检测DIX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MP-2组SVZa NSCs向TH+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和DLX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这种效应能被其拮抗剂Noggin特异性抑制.结论 BMP-2可能通过上调DLX5表达水平从而促进SVZa 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0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4岁,主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半年加重20d,于2008-8-28入院.患者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未予治疗,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近20d疼痛、麻木加重,以左下肢为重,夜间及行走时加重,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以期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6例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6例均手术治疗,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5例为典型室管膜下瘤,1例为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混合型;1例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混合型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6例随访6个月~5年,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增长。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及术中导航技术全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混合型肿瘤或部分切除的肿瘤可以联合术后放疗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