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骶管囊肿并不少见,尸检发现人群中有10%存在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骶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相比并无显著特异性,往往在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时才被确诊为骶管囊肿,其中相当多病例伴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ALIDH)。笔者根据“从痛论治”的理念,用委中穴刺血拔罐治疗治疗无手术指征、伴ALIDH的骶管囊肿20例,并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片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王瑞辉  张西翠  屈红艳 《陕西中医》2010,31(9):1260-126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手术钳夹方法造成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家兔右侧坐骨神经(Sunderland~度)损伤模型。针刺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第2日即开始针刺治疗,1d1次,7d为1疗程,休息2d,开始下1疗程,第2疗程开始应用电针治疗。分别于第2和第4疗程结束后当日检测各组家兔右侧后肢腓肠肌AChE含量,并对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家兔右侧腓肠肌AchE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4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针刺治疗可能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Ach释放有促进作用,从而导致AChE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3.
杨明军 《陕西中医》2011,32(1):83-84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针刺,对照组采用中医推拿,均1d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中医推拿。  相似文献   
54.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多发且又常常被忽略的痛症.湿冷的环境和背部肌肉慢性劳损为重要发病因素,背部肌肉、筋膜在受损后易发生纤维化改变,使局部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引起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终导致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从而挤压局部末稍神经及毛细血管从而出现疼痛[1].治疗上,消炎镇痛作为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但消炎镇痛的药物常会引起胃部不适等副作用[2].近年来,笔者采取委中刺血配合针刺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针刺委中穴、曲泉穴及非经非穴对轻中度腰痛患者腰部局部的温度变化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学生中招募腰痛ODI评分为50%以下的轻中度腰痛受试者75例,随机分观察组(针刺委中穴)25例、对照组1(针刺曲泉穴)25例、对照组2(针刺非经非穴)25例。分别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针刺前、针刺后2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出针后5 min的腰部局部温度变化。结果:3组受试者在针刺过程中腰部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针刺委中组相对于针刺曲泉组和非经非穴组温度升高的时间长,升高的总例数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升高节段多聚集在L3~5。结论:针刺委中及腘膝部其他穴位均能使腰部局部温度升高,但委中组温度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56.
蒋晶晶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37-1038
目的观察舒筋止痛水拍打委中穴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止痛水拍打委中穴后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通过NRS评分表及腰椎JOA评分表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后NRS、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舒筋止痛水拍打委中穴后刺络放血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委中,又名血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胭中(《灵枢·经脉》)、郄中(《素问·刺腰痛论篇》)、委中央(《灵枢》),系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下合穴.因其穴在胭窝中央,屈膝定位,故名.笔者结合个人及他人临床典型案例,浅析委中穴刺络放血的临床应用. 1 丹毒 杨某,男,51岁,工人,2005年8月6日初诊.双下肢片状红疹3d,加重1d.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并设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局部针刺夹脊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郄穴及委中穴治疗,持续28 d,模型组、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炎症滤纸质量,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和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检测。【结果】针刺能改善模型大鼠患肢活动,促进痛觉、触觉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变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均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NO和IL-6水平、消除神经根炎症及水肿,这可能是临床上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测电针委中穴干预后大鼠腰椎间盘中Akt活化及凋亡因子(Bcl-x L、Bax和Fas、Fas L)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委中穴抑制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三月龄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电针组(n=10)。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电针组予电针委中穴,连续4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Bcl-x L、Bax、Fas、Fas L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程度由轻至重依次是假手术组、电针组、模型组。Akt蛋白表达量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P-Akt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Bcl-x L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Bax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Fas蛋白及Fas L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的P-Akt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Bcl-x L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Bax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Fas蛋白及Fas L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退变,可能与上调P-Akt蛋白、Bcl-x L蛋白表达,并抑制Bax蛋白、Fas蛋白及Fas 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0.
腰背疾恙之治每每求取于委中穴,其效必应,此为前贤经验所得,明代医家徐凤据此撰歌赋曰:"腰背委中求"。笔者通过对中医学经络、脏腑及西医学解剖层次、血液成分等方面论述,为"腰背委中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借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其内涵更为丰富。现代医家对委中穴的运用包括针刺、灸法、穴位贴敷及注射等方式。以委中穴为基础并据证配穴施于患体,则其疾祛。笔者藉阐析"腰背委中求"古今之见解及基于委中穴之治疗方式,意在示人古今并重之要,在熟谙古籍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羽翼以现代科学技术佐证之、佐助之,以期委中穴用治腰痛病可广为医家所资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