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19篇
  免费   4089篇
  国内免费   1472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736篇
妇产科学   409篇
基础医学   1877篇
口腔科学   418篇
临床医学   10414篇
内科学   6051篇
皮肤病学   1847篇
神经病学   262篇
特种医学   10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68篇
综合类   16402篇
预防医学   11820篇
眼科学   163篇
药学   11462篇
  78篇
中国医学   2860篇
肿瘤学   2481篇
  2024年   535篇
  2023年   1965篇
  2022年   1717篇
  2021年   2138篇
  2020年   1878篇
  2019年   2036篇
  2018年   1188篇
  2017年   1735篇
  2016年   1953篇
  2015年   2211篇
  2014年   3364篇
  2013年   3219篇
  2012年   4279篇
  2011年   4343篇
  2010年   3909篇
  2009年   3671篇
  2008年   4116篇
  2007年   3834篇
  2006年   3273篇
  2005年   3413篇
  2004年   2698篇
  2003年   2259篇
  2002年   1894篇
  2001年   1624篇
  2000年   1110篇
  1999年   905篇
  1998年   738篇
  1997年   664篇
  1996年   601篇
  1995年   488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29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部分菌株是动植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也是食品的腐败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类的高死亡率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性病毒,特异性高、自我增殖快且无副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解决细菌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就利用噬菌体防控假单胞菌属致病菌和腐败菌在食品、水产、植物、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12-214
目的探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在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的重症昏迷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碘伏处理鼻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9.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定植率4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2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4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药物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采用药学干预的方法 进行护理,对比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和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降低,且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和用药禁忌等不合理用药率也显著降低,不合理使用情况也在逐渐减少(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替代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为1例因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出现幻觉而拒绝服药的PD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D问卷(PDQ3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Bristol便秘评分、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量表)对患者移植治疗前及移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4周、12周的粪菌进行16 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菌群。结果与移植治疗前相比,移植治疗后HAMD、HAMA、PDQ39、PSQI、Bristol便秘评分、UPDRSⅢ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粪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显示粪菌移植治疗后拟杆菌属丰度下降,而瘤胃、布劳特、普雷沃等菌属丰度增高。结论粪菌移植对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均显示出明显效果,其机理可能与重建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该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454株,有45.15%阴沟肠杆菌分离自痰液,居首位;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老年医学科和骨科,分别占21.37%和18.94%;检出产β-内酰胺酶株菌187株,占41.18%;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5年共检测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26株,占5.73%。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经小麦粉摄入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乙酰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的暴露总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1~2013年上海市售小麦粉中DON、3-Ac-DON、15-Ac-DON的含量分别进行检测,计算三者的总量。并结合上海市居民小麦粉摄入数据,以该化合物组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1μg/(kg BW·d)为参考,对上海市居民经小麦粉摄入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总量分别进行点评估和概率评估。结果 (1)点评估显示,对于受到DON及其乙酰衍生物不同水平污染(均数、P50、P75、P90和P95)的小麦粉,人群在小麦粉均数和P50摄入水平时,毒素暴露总量皆低于PMTDI(占其18%~83%),而在小麦粉P95摄入水平时,毒素暴露总量皆高于PMTDI(为其1.08~2.55倍)。(2)概率评估显示,总人群、小麦粉食用人群和<15岁人群通过小麦粉摄入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总量低于PMTDI概率分别为89.99%、87.00%和76.55%。结论随着小麦粉摄入量的增高,上海市居民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风险增高;多数人摄入小麦粉是安全的,但有10.01%的人群处于风险状态,其中<15岁人群是DON及其乙酰衍生物暴露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对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原发耐药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测肺腺癌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9年04月于本院住院,一线使用一代EGFR-TKIs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EGFR敏感突变(19Del/21L858R)肺腺癌患者,根据疗效纳入原发性耐药组(NR=40)和敏感组(NS=2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原发性耐药发生率为14.4%。原发性耐药组与敏感组患者相比,二者在吸烟指数(P=0.004)及淋巴结转移(P=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10.725 ng/mL、肿瘤直径≥3.55 cm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耐药(P<0.05),各因素AUC值分别为0.615、0.716。联合NSE+肿瘤直径两项指标时AUC为0.735(95%CI:0.665~0.804),联合NSE+肿瘤直径+吸烟指数三项指标时AUC为0.751(95%CI:0.679~0.822),均优于单项指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血清NSE浓度、肿瘤直径及吸烟指数是预测EGFR敏感突变患者对一代EGFR-TKI原发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吸烟指数≥400、病灶直径≥3.55 cm、血清NSE浓度≥10.725 ng/mL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单因素对预测EGFR突变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准确性较低,综合上述三项指标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