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肺唾液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临床诊断为肺肿瘤行肺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腺样囊腺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最多见(6/13,46. 2%),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次之(4/13,30. 8%),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2/13,15. 4%)及肌上皮癌少见(1/13,7. 7%)。ACC肿瘤细胞呈筛孔状或小管状排列,由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导管细胞嗜酸性,形成真性腺腔结构。MEC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衬里细胞由典型的黏液细胞构成,周边中间型细胞胞质透亮。肺肌上皮癌细胞圆形、胞质透亮,由纤维血管间隔分割,可见肿瘤性坏死。肺PA由两种细胞构成,排列成腺管样结构,腔内含红染分泌物,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构成,束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CK、p63、S-100、SMA等。结论肺原发唾液腺肿瘤非常罕见,诊断需综合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唾液腺造影及内镜表现对131I相关唾液腺炎进行炎症分级,评估分析内镜治疗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8年10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唾液腺内镜检查与治疗的131I相关唾液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唾液腺造影与内镜表现的特点并进行炎症分级。根据病变程度,采取内镜下生理盐水与地塞米松混合液灌洗、机械扩张等治疗,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42例131I相关唾液腺炎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 ∶7.4,症状为唾液腺区反复肿胀、疼痛或口干等。腮腺造影主要表现为一处或多处导管狭窄,部分病例分支导管未显影。唾液腺内镜主要表现为导管不同程度狭窄,可见分支导管闭锁。根据腮腺造影及内镜所见分为3级:(1)轻度炎症:主导管存在狭窄和扩张,但0.9 mm内镜可通过;(2)中度炎症:主导管存在一处重度狭窄,内镜不能直接通过;(3)重度炎症:主导管存在2处以上重度狭窄、弥漫性狭窄或导管闭锁。33例(65侧)131I相关唾液腺炎患者的腮腺同时接受唾液腺造影与内镜检查,其中轻度炎症8侧,中度炎症23侧,重度炎症34侧。内镜治疗后经3~72个月随访,效果评价为显效22侧,缓解22侧,无效19侧,失访2侧,总有效率为69.8%。 结论131I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腮腺造影以及唾液腺内镜表现具有明确的特点,据此我们提出131I相关唾液腺炎炎症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唾液腺内镜技术可以明显缓解131I相关唾液腺炎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对于早期病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14.
涎腺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5 %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及术后放疗。后者主要针对肿瘤不完全切除或有其他高危因素者 ,如神经周围侵犯、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常规的光子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 ,复发的以及手术无法切除的涎腺肿瘤治疗效果较差 ,其局部控制率约为2 5 %。华盛顿大学肿瘤中心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 79例行根治性快中子放疗的涎腺肿瘤患者进行了总结 ,其目的在于评价快中子放疗技术治疗涎腺肿瘤的疗效。2 79例患者中 2 6 3例有肿瘤残留 ,14 1例发生在大唾液腺 ,138例发生在小唾液腺 ,平均随访年限为 36个月。其主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前瞻性评价体素内无序运动(IVIM)参数(微血管内容量分数f;纯扩散系数D;与灌注相关无序微循环D*)对良性与恶性唾液腺肿瘤的鉴别。材料与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由学院审查委员会批准,向所有参与者提供书面知情同意通知。以IVIM理论为基础评价20例(65%)良性(12例多形性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1)报告我们的经验,即对儿科流涎病人进行肉毒杆菌毒素A唾液腺内注射;(2)这些治疗干预的临床结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设计回顾性定群研究。设施城市儿童医院和儿童康复中心。病人45例神经受损儿童。治疗干预2004年1月—2008年5月,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的病人进行了医院内肉毒杆菌毒素A唾液腺内注射。所有病人都接受了镇静或全麻以便在超声波引导下完成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主要结果测量治疗后评估包括:作用持续时间、并发症、唾液黏稠度;照顾者对重复治疗的意愿、对治疗的满意度、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总评价。结果 45例受试者接受了91次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作用持续时间平均为4.6个月。作用持续时间(对数转化)与唾液量呈强负相关(P=0.02),而与年龄增长和女性呈正相关,尽管两者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8)。根据协会放射学分类系统并发症结果量表测试结果,有24例出现并发症,严重者7例。36位照顾者报告本治疗改善了儿童生活质量(80%)。结论在儿童神经性障碍流涎管理中,超声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A唾液腺内注射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评价切变波弹性影像(SWE)诊断大唾液腺局灶性病变的作用。方法60个病变(腮腺49个,颌下腺11个)在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活检前接受了常规超声(灰阶与多普勒超声)和SWE检查。切变弹性系数(僵硬度)定量指数与细胞学结果对照。结果55个病变为良性(21个多形性腺瘤,18个Warthin瘤  相似文献   
18.
19.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之后,不可避免的引起其他组织的辐射损伤,导致各种放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是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导致的口干症。关于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机制,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30年来相关学者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唾液腺功能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影响。方法〓我院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患者79例,其中40例患者给予150 mCi 131I治疗(150 mCi组),39例给予80 mCi8 131I治疗(80 mCi组),比较两组唾液腺功能和TgAb水平的差异。结果〓150 mCi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80 mCi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 mCi组唾液初始pH值与唾液缓冲pH值明显高于80 mCi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80 mCi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3、6个月,150 mCi组平均TgAb水平明显低于80 mCi组(P<0.05)。结论〓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其中低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不良反应程度较低,而高剂量131I治疗有助于TgAb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