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66篇
  免费   1861篇
  国内免费   1496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338篇
妇产科学   172篇
基础医学   2223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4980篇
内科学   5462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8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74篇
综合类   10724篇
预防医学   1697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7144篇
  100篇
中国医学   2263篇
肿瘤学   654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1039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26篇
  2020年   1068篇
  2019年   1267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1150篇
  2016年   1194篇
  2015年   1500篇
  2014年   2229篇
  2013年   2108篇
  2012年   2605篇
  2011年   2583篇
  2010年   2182篇
  2009年   1981篇
  2008年   1903篇
  2007年   1728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637篇
  2004年   1286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11篇
  2000年   710篇
  1999年   585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脑型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泌与心腔的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密切相关,现在临床较多用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危险程度分级.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因其有导致中风等致残事件的增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旨在评价该组病人的外周静脉血BNP水平以及在转复为窦性心律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4.
缬沙坦是非肽类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本文对7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中国药物警戒》2009,(2):122-122
2008年8月18日,美国FDA发布有关艾塞那肽(exenatide,商品名:Byetta)注射液的安全性信息,称自2007年10月发布致医务人员的信警告与艾塞那肽注射液相关的急性胰腺炎风险以来,FDA收到了6例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发生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例。这6名患者均需要住院治疗;报告时,2名患者死亡,另外4名患者正处于恢复期;6名患者均停止使用了艾塞那肽注射液。  相似文献   
76.
77.
奥曲肽(Octreotide)是一种长效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类似物,商品名善得定(Sandostatin)。其分子结构为一环形肽,具有活性的四个氨基酸排列顺序与ss相同,故可与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和胰腺β细胞等处的sS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目前奥曲肽主要应用于消化道疾病和多种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与阴茎包皮系带感觉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金(FG)逆行标记对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神经末梢的来源作追踪定位,并结合SP、CGRP免疫荧光标记法,研究大鼠DRG内FG标记阳性神经元中SP、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结果:FG逆行标记结果发现,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的神经末梢起源于第6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和第1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的神经元。对这些神经元分别作SP、CGRP免疫荧光标记后发现,标记细胞大小不等,分别呈深红色和深绿色,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FG/SP、FG/CGRP双标记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分别占FG逆行标记阳性细胞总数的1/3和1/2,FG/SP/CGRP三标记阳性细胞占FG逆行标记阳性细胞总数的1/5。结论:大鼠L6-DRG和S1-DRG内的SP、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阴茎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79.
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神经 -内分泌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 ,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针刺组血压 (BL 2 3:19.1± 1.1k Pa,ST36:18.1± 2 .5 k Pa)及 ET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其中针刺肾俞组血浆 ET水平 (91.3± 9.45 pg/ ml)较足三里组 (10 8.48± 13.0 6pg/ ml)下降更明显 (P<0 .0 5 ) ;针刺治疗组血浆 NO水平 (BL 2 3:5 0 .3±12 .7μmol/ ml,ST 36:49.71± 8.49μm ol/ m l)显著升高 (P<0 .0 5 )。足三里组针刺后 L F/ HF比值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而肾俞组 L F/ HF值 (0 .5 7± 0 .13)明显低于模型组及足三里组 (0 .86± 0 .2 5 )。结论 针刺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动脉血压 ,肾俞与足三里两穴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NO及 ET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