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5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75篇
内科学   351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5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6238篇
预防医学   94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03篇
  38篇
中国医学   126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1058篇
  2012年   1285篇
  2011年   1406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291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968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肺栓塞时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肌红蛋白(Mb)含量变化,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监测栓前、栓后5、30min,1、2h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及栓后4h血清cTnT与Mb含量。结果急性肺栓塞后血清cTnT与Mb含量升高。急性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下降,肺血管栓塞后15~30min降至最低值,30min后趋于平稳。右冠血流量下降程度与肺栓塞面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及血清心肌结构蛋白含量升高为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缺血改变提供了直接证据。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急性肺栓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方法 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探讨近年来丹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结果 丹参的成分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大类,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及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结论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 12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类浓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脂类水平的参考值,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 766例健康成人分为≤60岁和>60岁的两个年龄段,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量他们的血脂水平,找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脂类参考值.同时分析2 12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脂类指标.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参考值为:TC 4.65±1.96×1.05mmol/L;TG 1.02±1.96×0.45mmol/L;HDL-C 1.47±1.96×0.40mmol/L;LDL-C 2.98±1.96×0.56mmol/L;ApoA1 1.32±1.96×0.25g/L;ApoB 0.99±1.96×0.35g/L,并且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清脂类各项指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LDL-C/HDL-C>5和TG ≥1.9mmol/L这两项联合指标比其他单独指标与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对X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水平并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86例有胸痛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2岁)通过运动试验,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估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功能及发病机制;结果:186例中86人(46%)冠脉造影阴性,运动试验阳性,左室功能无明显失调;结论: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X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5.
16.
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特点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冠状)造影特点及其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比较青年ACS与老年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并进行心脏事件随访。结果:78例青年ACS患者有冠脉病变74例(94.9%),单支病变46例(58.9%);171例老年ACS患者有冠脉病变166例(97.1%),单支病变41例(23.9%)。平均随访9个月,青年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者10例(12.8%),其中心绞痛再入院6例(7.7%);老年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者47例(27.5%),其中心绞痛再入院30例(1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时期之前已经发生,ACS预后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吕树铮 《海南医学》2002,13(12):2-5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冠脉血运重建经历了从溶栓、CABG和PCI到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及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关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的疗效国内、外已有观察性和随机性的研究报告。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不同冠心病治疗方式短期和远期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更合理的选择不同的血运重建方式加以综述。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多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好。几个研究显示平均年死亡率约为 2 % - 3% ,每年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约为 2 % - 3%。稳定型心绞痛的自然病史受抗缺血、抗血栓、抗高血压和调脂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还受血运重…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 (CHD)的诊断由来已久 .由于它为无创伤检查 ,价格低廉 ,目前仍广泛应用 .我们采用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对比的方法 ,旨在进一步探讨运动试验对CHD不同的血管病变程度及不同的血管分支的诊断价值 ,从而提高人们对运动试验的再认识 .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1 998- 0 1 /1 999- 1 2我科收治 CHD患者 1 1 4 (男96,女 1 8)例 ,年龄 33~ 70 (平均 50± 9)岁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及可疑冠心病 .除外心肌梗死 ,高血压伴心电图左室肥厚劳损、肥厚性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等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降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复方苏欣康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判定疗效。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O%,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对心悸、自汗及心肾阳虚的改善最显著(P均〈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6.7%)低于对照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复方苏欣康结合常规手段治疗ACS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ACS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