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32篇
  免费   2795篇
  国内免费   767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1527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7518篇
内科学   899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9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3596篇
综合类   13021篇
预防医学   3149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4839篇
  80篇
中国医学   4442篇
肿瘤学   7806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98篇
  2022年   783篇
  2021年   1082篇
  2020年   1236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1055篇
  2016年   1386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611篇
  2013年   2836篇
  2012年   3341篇
  2011年   3778篇
  2010年   3451篇
  2009年   3385篇
  2008年   3316篇
  2007年   2980篇
  2006年   2567篇
  2005年   2339篇
  2004年   1877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324篇
  2001年   1163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的影像特点,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辅助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皮损的RCM和皮肤镜表现。结果:皮肤镜图像:5例患者皮损处均可见红色背景,乳白色的无结构区,白色鳞屑、溃疡,血管形态为不规则血管。其中3例可见亮白色的线,3例皮损处可见白色的圆点。RCM图像:5例皮损均表现为表皮结构紊乱,正常的蜂窝状结构消失,可见许多暗孔,体积较正常细胞1.5倍大小。在表皮下层,接近真皮与表皮交界处的水平处可见Paget细胞合并成较大的肿瘤巢,类似于暗色腺状结构,巢内可见血管结构,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在真皮层正常的乳头状结构不可见。典型Paget细胞体积一般为正常角质细胞的2倍。其中1例肿瘤巢内可见大量树突状细胞。1例表皮及真皮浅层均可见高折光的不规则噬色素颗粒。结论:皮肤镜与RCM联合使用可以对阴囊Paget病进行实时的体内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刘杰  李葱  高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9,(14):2601-260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作为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部位是肺、肠系膜、网膜,发生于乳腺的比较罕见,且往往单发。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均不典型,术前易造成误诊,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61-762
<正>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的最主要的方法。但近年文献报道,化疗后能够引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1-2]。我们对2010~2013年在我院手术并行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手术并行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48.6±7.6岁,受教育时间6.8±3.1年。并分别在手术前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核心穴位及配伍穴相关性,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VIP)中从1954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中文文献,利用Excel表格工具建立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数据库,利用Matlab2014a软件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9.1软件制作复杂网络示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描述和展示,利用Excel表格工具制作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不同波形比例饼状图并分析其规律。结果选定43条电针处方: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主穴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膻中穴、足三里、肩井穴;配伍穴位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脾俞穴;经络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阳胆经。配伍穴位相关性分析中,相关性频度前三位组合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太冲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电针波形中以连续波与疏密波常见,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其次为任脉;电针波型以连续波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钼靶X射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RI、CT、钼靶X射线及病理检查。比较各检测方法的病灶最大直径、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钼靶X射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病灶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最接近。MRI对乳腺疾病良性与恶性的判断与病理确诊的结果一致性好,CT检查的一致性一般,而钼靶X射线检查的一致性较差(P 0. 05)。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RI检查、CT检查及钼靶X射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钼靶X射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均能对乳腺疾病病灶进行有效检测,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最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