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669篇
口腔科学   254篇
临床医学   680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4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34篇
综合类   1362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32篇
  16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肩峰形态变化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最重要外在因素,关于肩峰形态及肩峰覆盖的相关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目的:观察肩峰在三维空间中对于肩袖组织的覆盖,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参数,探究肩峰悬垂、肩盂角及肩峰覆盖角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肩关节镜手术或MRI检查确诊为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56例为撕裂组,同时纳入非肩袖撕裂患者48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资料,使用Mimics软件重建患者肩胛骨,在3-matic软件内测量两组患者的肩峰悬垂、肩盂角和肩峰覆盖角,比较两组患者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对测量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测量参数预测肩袖撕裂的能力,一般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0.8则认为该参数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肩袖撕裂组患者的肩峰悬垂均值大于对照组(P<0.001),肩峰覆盖角均值也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肩盂角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均是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6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6.15 mm和60.65°;④结果显示,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悬垂和肩峰覆盖角大于非肩袖撕裂患者,它们均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有关,可以用来预测肩袖撕裂,并且肩峰覆盖角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62.
侧脑室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便于推广,功能齐全,价廉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系统及进行三维重建。方法:利用目前较先进的数码摄片技术和自行编制的软件系统,对层距1.0mmr的人体头部断面共240层进行侧脑室的三维重建,同时对头部整体行三维重建以其进行相对定位和比较。结果:重建后的侧脑室可和头部进行参照显示,行旋转,透明处理和不同方法的任意剖割,结论:较以CT,MRI断面图像重建的模型增加了轮廓的准确性和器官内组织的鲜明色彩。  相似文献   
63.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成像对于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5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 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 螺旋 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结论螺旋 CT三维成像对于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三入路和传统前内侧技术确立股骨骨道的位置、长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收集36例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而且接受手术的患者,患者均有明确膝关节扭伤史,共分为两组,其中16例采用三入路技术钻取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0.13±6.54)岁,受伤时间7~60(30.19±15.78) d;20例采用传统前内侧入路技术钻取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0.80±8.60)岁,受伤时间7~60(27.35±15.50) d。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钻取的股骨骨道,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术后都达到Ⅰ期愈合,术中均未出现股骨骨道破裂,血管神经损伤、移植物通过困难及静脉血栓等情况。36例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9~15(12.00±2.83)个月。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两组患者股骨骨道,股骨骨道位置运用四分法描述为,三入路组:股骨外髁的下(27.83±1.97)%,后(25.57±3.20)%;传统入路组:股骨外髁的下(28.38±3.21)%,后(26.23±3.20)%。骨道长度,三入路组:全长(35.20±5.52) mm,粗骨道长(23.20±2.07) mm;传统入路组:全长(34.60±4.26) mm,粗骨道长(22.56±2.50) mm。冠状面角度,三入路组(47.93±5.98)°;传统入路组(41.78±6.62)°。膝关节Lysholm评分,三入路组:术前57.81±6.23;末次随访97.00±2.48;传统入路组:术前57.15±8.76,末次随访97.30±2.68,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所钻取的股骨骨道的位置均在前交叉韧带的解剖止点范围内,三入路法钻取的股骨骨道相对传统前内侧入路法来说冠状面角度较大,形成的骨道长度、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早期疗效、手术时间均无差异,但是三入路法的手术视野更宽阔清晰,而且对于术中钻取股骨骨道时需要的屈膝角度要明显小于传统入路技术,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新分类标准在术前外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助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在肺癌辅助诊疗方面的深度学习模型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直径≤2 c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118例,中位年龄61(28~82)岁。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肺结节视为独立事件,共纳入181例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类型新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AC),利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等技术,分析研究三维重建相关参数与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肺腺癌不同病理类型肺结节的直径(P<0.001)、平均CT值(P<0.001)、实性成分比值(P<0.001)、结节类型(P<0.001)、结节形态(P<0.001)、胸膜凹陷征(P<0.001)、空气支气管征(P=0.010)、结节内有无血管出入(P=0.005)、TNM分期(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节生长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同时还发现随着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侵袭性增加,各组参数显性征象比例也逐渐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和平均CT值或实性成分比值是浸润前病变进展为I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重建下肺小结节各种影像征象,包括结节直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比值、形态、类型、血管出入情况、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对肺腺癌新分类标准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能够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6.
陈羿丞  宋登新  何小文  丁徐 《骨科》2021,12(4):311-316
目的 应用跟骨骨折CT影像资料建立跟骨内部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为术中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于我院进行检查的62例(66足)跟骨骨折病人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54例,女8例,年龄为(49.0±12.7)岁(27~79岁)。应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还原跟骨外形,分离内部骨缺损,测量骨缺损的形态学参数,进而分析不同Sanders分型间骨缺损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人跟骨骨折复位后,内部骨缺损体积为(2 419.69±1 371.26) mm3,高度为(17.52±7.53) mm,宽度为(18.56±6.12) mm,长度为(22.33±8.91) mm。左右侧比较,各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Sanders分型间骨缺损测量值差异较大,Ⅲ型骨折和Ⅳ型骨折的体积、高度、宽度、长度均大于Ⅱ型骨折(P均<0.05);而Ⅲ型骨折和Ⅳ型骨折之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Sanders分型亚型间骨缺损差异不大,ⅡA型与ⅡB型仅在长度方面存在差异(P<0.05),Ⅲ型各亚型间骨缺损基本接近。结论 跟骨骨折复位后的骨缺损在不同Sanders分型间存在差异,而在各亚型之间,骨缺损大小接近,可以为术中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明确蛤蚧皮质加厚区的位置、核团的形态及与比邻结构的关系,为研究皮质加厚区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蛤蚧脑行冷冻冠状连续切片(厚60μm),Nissl染色,对每张含有皮质加厚区的切片进行摄片和测量,选取其中1套用于三维重建,重组软件为3D MAX。结果1.皮质加厚区位于端脑吻侧端,前背侧室嵴外侧,外侧皮层内侧和背侧皮层腹侧。皮质加厚区的吻尾长(912.67±110.96)μm(n=10),体积(0.1430±0.0414)μm3(n=10)。2.皮质加厚区从吻侧端到尾侧端大约可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和末段。后段的背腹径最长,可分为背侧部和腹侧部,两部分的细胞分界清晰。结论皮质加厚区为一吻尾径长于内外径的狭长片状结构,背侧缘较腹侧缘平滑;加厚区的尾侧端比吻侧端大,且尾端的后段分离成背侧和腹侧两个细胞群。  相似文献   
68.
采用微机辅助三维重建的方法重建了人胰岛的微血管的A细胞,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软件重建速度快,图像速真,清晰度高,视觉效果好,可对重建物体进行多角度,多轴旋转,也可进行任何部位的切割,以便能进一步了解胰岛内各结构的详细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胰岛内微血管和细胞的立体位置关系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69.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女性盆腔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虚拟现实(VR)环境下建立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女性盆腔CT扫描数据,在Dextroscope平台进行女性盆腔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研究.结果:在VR环境下成功重建出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该模型可在任意角度、任意平面清楚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及其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三维可视化女性盆腔数宁模型能够提供女性盆腔结构的虚拟解剖,为妇产科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个体化的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并为虚拟手术提供立体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和MRI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主动脉瘤,13例行MRI检查,12例行SCT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VR)。结果13例主动脉夹层MRI和SCT均较好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片和真假腔,SCT显示内膜破口5例,MRI无一例显示;SCT及三维重建较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内膜撕裂的范围、真性主动脉瘤(TAA)瘤壁的厚度及钙化、附壁血栓的情况及与邻近大血管分支的关系。结论S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较低场MRI更能明确主动脉瘤的病变,对帮助和指导手术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