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86篇
  免费   1640篇
  国内免费   1885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229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929篇
口腔科学   4525篇
临床医学   7052篇
内科学   1013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712篇
特种医学   2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9426篇
综合类   11342篇
预防医学   2273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3977篇
  76篇
中国医学   5378篇
肿瘤学   269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959篇
  2022年   852篇
  2021年   1095篇
  2020年   1194篇
  2019年   1061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844篇
  2016年   1028篇
  2015年   1396篇
  2014年   2282篇
  2013年   2429篇
  2012年   2955篇
  2011年   3416篇
  2010年   3059篇
  2009年   2977篇
  2008年   3437篇
  2007年   3063篇
  2006年   2865篇
  2005年   2934篇
  2004年   2117篇
  2003年   1675篇
  2002年   1341篇
  2001年   1203篇
  2000年   981篇
  1999年   832篇
  1998年   660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589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448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下颌第1磨牙俗称6龄齿,在口腔中萌出时间早,萌出时处于昆合牙列期,窝沟裂隙结构明显,是最容易龋坏的牙齿,而且一般认为残根、龋坏至髓底穿通者或根分叉病损经反复治疗瘘道不愈合者均需拔除[1],本研究采用根管治疗后进行分根术,改变根分叉部位的隐蔽环境,便于彻底清除根分叉病变的炎症组织,利于病变愈合[2],将下颌第1磨牙恢复成2个前磨牙形态,减少残根的负载,为修复体的永久保留创造了条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彭笳宸  吴术红 《重庆医学》2006,35(22):2071-2072
目的评价两类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比较。方法应用两类不同的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37例,L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26例,U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1例。结果37例随访9~29个月,平均18个月,按Karlsson分类进行评价;L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23例,B级3例;U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5例,B级6例,C级1例。结论两类锁骨钩钢板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L型锁骨钩钢板操作更简便,损伤更小.切口更短,功能恢复更快,更满意。  相似文献   
993.
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动物每日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动物分别在第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髁突组织内BMP-2和Smad1/5、4、6的分布和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结果:BMP-2和Smad1/5、4、6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强度在早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髁突骨组织改建的活跃程度同步。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Smad1/5、4、6作为BMP-2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报告齿突骨折并寰椎前脱位行经寰枢椎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及融合方法。方法对15例齿突骨折并寰椎前脱位患者行经寰枢椎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及取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经过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4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植骨融合良好,无脊髓损伤及死亡。结论后路经关节突关节螺钉(Magerl法)固定技术在治疗寰枢不稳中是安全有效的,为重建寰枢椎间稳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它能提供比钢丝固定更有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枕颈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 WJ  Cai B  Chen Y  Yuan W  Li JS  Jia LS  Yang GB  Ze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72-875
目的评价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重建枕寰枢复合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12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intact组)、枕寰枢失稳模型(destab lized组)、枕颈部植骨块附加钛缆捆绑固定(cab le+graf组)、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固定(CTS组)、SUMM IT枕颈部内固定系统固定(SUMM IT组)、经关节螺钉附加植骨块(CTS+graft组)以及SUMM IT附加植骨块(SUMM IT+graft组),共7种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Oc-C1、C1-C2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S组各方向运动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小于cab le+graf组(6.64°±0.59°、2.49°±0.26°、0.50°±0.03°、0.21°±0.01°、0.27°±0.07°、0.13°±0.01°vs 10.01°±1.26°、3.80°±0.79°、7.93°±1.34°、3.18°±0.95°、9.54°±0.87°、5.93°±0.74,°P<0.05),CTS组在C1-C2节段旋转运动的ROM和NZ均显著小于SUMM IT组(1.64°±0.39°、0.61°±0.15°、0.14°±0.05°、0.02°±0.01°、0.32°±0.04°、0.08°±0.01°、vs 0.21°±0.04°、0.07°±0.03°、0.21°±0.12°、0.10°±0.02°、2.92°±0.28°、1.27°±0.11°,P<0.05)。结论枕颈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重建枕寰枢力学稳定性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在控制旋转和侧屈的稳定性上,可有力地促进局部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96.
藻酸包埋异体关节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FY  Lu SB  Zhao B  Xu WJ  Huang LH  Yuan M  Sun MX  Zhang W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86-890
目的 探讨异体关节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四肢关节软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藻酸钙凝胶包埋培养1周,植入兔膝关节股骨髁间软骨缺损,对照组缺损旷置。术后3、6个月分别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切片特染和免疫组化观察修复组织病理,并Wakitnni评分评估修复质量。结果 7/8缺损为成熟透明软骨组织修复,1/8为纤维软骨修复;Wakitani平均评1.75分;空白对照组评7.65分。实验组3个月组标本未见淋巴细胞或白细胞浸润,6个月组标本未见明显退变;所有标本均未见藻酸残留。结论 用藻酸包埋异体关节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是可行的,异体关节软骨细胞在适当的处理后可成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7.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需要精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以确保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三踝骨折是踝部较严重的损伤类型,损伤后的复位质量与其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治疗三踝骨折患者32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杰  张峡  周跃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6-1197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2004年对22例先天性髋关节成人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恢复到82 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满意,成功关键是在充分认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术中彻底的髋关节周围松解,真臼改造重建,及恰当的股骨假体放置  相似文献   
999.
张口度是指张口过程中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在不同张口度时嚼肌和颞肌前束表面肌电值的测量,探讨张口度与肌电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平均肌电值最小时的张口度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刘亭威  高志冬  高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44-244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 ̄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