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641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558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32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及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刚果红、微量平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及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刚果红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26.2%和12.7%;生物膜半定量法,金葡菌:普通肉汤、0.25%葡萄糖、2%、4%乙醇、2%、4%氯化钠阳性率分别为14.7%、29.6%、32.7%、19.6%、13.1%和14.6%;CNS分别为13.9%、27.8%、26.5%、18.5%和21.5%。结论临床标本葡萄球菌相当一部分能产生生物膜,葡萄糖、乙醇能促进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使用口腔生物膜在腮腺肿瘤术后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8-2013年随机选择24例腮腺肿瘤患者,腮腺肿瘤切除后,使用口腔生物膜覆盖在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后残留的创面上,并与腮腺咬肌筋膜及胸锁乳突肌筋膜对位缝合。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4例患者均无涎漏及Frey综合征发生。结论使用口腔生物膜能够有效预防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常常因为生物膜的形成造成疾病的反复和难以治愈,患者在遭受巨大痛苦的同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致病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可能发现有效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 来源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并比较甲氧西林敏感株与耐药株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一2020年12月102株血液分离非重复金黃色葡萄球菌茵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 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PCR及多重PCR分析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agr基因多态性;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分析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 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间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102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3株为MRSA,59株为MSSA。毒力基因普遍表达葡萄黃质蛋白基因crtN(99.0%)、溶血素基因(hla 97. 1%、hlb 98. 0%、hld 96.1%),其次为表面因子CP8合成酶基因cap8H(34.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tst( 21.6%),其中携带crtN/hla/hlb/hld 4种毒力基因组合的菌株最多(48株)。agr分型阳性率为97.1%,其中agr I型占56.9% ,agr I型占36.3%,agr I型占 4.9%,未检测出agt IV型,agr 未获分型3株。生物膜形成阳性共28株,其中12株可形成强生物膜。MRSA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MSSA菌株(P<0.05) ;MRSA菌株tst基因携带率高于MSSA (P<0.01) ,cap8H基因携带率低于MS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菌株中agr I和agr I型各占46.51 %和48.84% ;MRSA菌株更倾向形成中等或弱生物膜,与MSSA菌株相比在生物膜形成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 离血流感 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多种毒力基因、agr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5组,施以L5—L7全椎板切除术,A组放置明胶海绵片,B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C组PDLLA可吸收膜.D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膜,E组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行肉眼大体观察、电镜观察瘢痕生长及硬膜外粘连情况。结果B组、C组和D组有非常明显防粘连效果,与E组及A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B组,C组和D组之间在防粘连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的防粘连效果更为突出,直到12周时电镜下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仍呈现生长缓慢,排列紊乱和结构疏松的镜像。结论丹参+PDLLA可吸收膜有很好的三维防粘连效果.可作为理想的预防硬膜外粘连材料。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冷处理对不同食品来源及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在37 ℃、4 ℃冷胁迫及4 ℃冷适应条件下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代表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hpt、luxS及sigB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37 ℃条件下,1/2c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不存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弱株。 37 ℃条件下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组(3株)以及中组(10株)菌株中,9株菌的hpt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 冷处理条件下4株中组菌株中,1株菌的sigB基因表达量增多,3株菌的hpt基因表达量增多。结论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血清型相关,1/2c血清型菌株在37 ℃条件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 hpt基因突变株在37 ℃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冷处理使得病原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但hpt及sigB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增强4 ℃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清洗剂对消化内镜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法和残留蛋白检测法,对不同清洗剂清除模拟内镜管腔人工生物膜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 用全效多酶清洗剂、无酶清洗剂和生物膜清洗剂等3组清洗剂清洗后,用细菌培养法检测生物膜清除率依次分别为93.54%、96.01%和99.29%;用残留蛋白检测法检测清除率分别为83.72%、90.35%和95.74%;3组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3组清洗剂对模拟内镜管腔人工生物膜清除效果,以生物膜专用清洗剂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几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6月收集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0株,用琼脂倍比稀释法定量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30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株数为29株,耐药率均为96.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株数为26株,耐药率均为86.7%,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株数为28株,耐药率为93.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数为19株,耐药率为63.6%;30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形成试验均为强阳性。结论该3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多药耐药菌,且均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患者与环境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感染/定植生物膜ABA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生物膜在ABA感染/定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定量法检测2011年7月-2012年6月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10株ABA及2012年7月外科ICU环境采样分离61株AB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比较ICU患者和环境分离ABA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结果 110株患者分离ABA中73株可形成生物膜,占66.4%;61株环境分离株中,24株为产生物膜株,占39.3%;尿液、血液和导管标本中分离的ABA产生物膜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和75.0%;呼吸机插管患者分离的ABA中产生物膜阳性率为78.3%,非呼吸机插管患者ABA产生物膜阳性率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ABA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环境分离株,说明形成生物膜的ABA更易引起人体的定植和感染,形成生物膜是ABA感染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和评价如何有效去除消化内镜活检管路生物膜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胃镜活检管路10条,通过扫描电镜技术检测管路中生物膜生长情况,并建立模拟内镜管路生物膜模型,使用细菌培养法、蛋白定量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去评价不同内镜清洗剂去生物膜清除率。结果有4条胃镜活检管路检出明显生物膜生长现象;清洗试验采用细菌计数法、蛋白质定量法、结晶紫定量法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无酶清洗剂组对生物膜清除率分别为99.9%、94.3%和90.7%,而多酶清洗剂组分别为55.2%、40.7%和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电镜结果同3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临床使用的胃镜活检管路会生长生物膜,去生物膜清洗剂可以有效清除生物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