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8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32篇
口腔科学   985篇
临床医学   475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40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8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应力性骨折(Strees fracture,SF)俗称疲劳骨折,多见于士兵负重行军、跑步训练中。由于应力性骨折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如发生完全骨折性后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应力性骨折的防治已成为军事训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军事训练中常发生的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生物力学、临床特征、防治原则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早期诊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拉伸应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是多种血管重建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力学因素引起VSMC增殖的机制极其复杂,本综述了拉伸应力作用导致VSMC增殖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43.
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为一组骨骼损伤性疾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本病常见,常具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并与活动有关,但多无明显外伤史.本文阐述应力性骨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天鹅型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另一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6、3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4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5只用于骨干扭转生物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时,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时,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骨质疏松化更加明显。术后2周时,两组肱骨骨断端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不能测得力学数据。术后4~32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扭转刚度明显优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468,P<0.05)。术后16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即接近正常,而DCP组术后16周扭转刚度即不再增加。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前柱固定器和5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检查,图像分析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研究不同应力作用模式下的骨盆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TMFS侧软骨组织形成,骨皮质、骨小梁及胶原纤维成熟时间明显早于钢板侧,术后6、8、12周,两侧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成骨细胞的形成及骨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兔应力性骨折发生过程中胫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与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36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进行跑跳训练,根据制定的分组训练时间,于训练任务完成后的第7、14、21、28、35天分别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胫骨病理变化;生物力学机上行胫骨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描记载荷-变形曲线,并根据该曲线及相应参数分析胫骨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实验组动物训练第2、3、4、5周后最大载荷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物第1、2、3、4、5周后载荷与变形量之比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是一个由骨细胞直接参与的破骨细胞性重吸收大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的生理过程;胫骨结构力学性能的改变是由胶原纤维紊乱、骨皮质厚度降低等所造成,从而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作者自1986年5月以来应用刺络闪火法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融按摩、刺络、闪火及复位于一体。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消除棘间韧带的水肿,而且较好地调整损伤节段腰椎珠应和结构,从根本上促进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48.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下颌半个余留牙的不同支托设计(包括无支托、远中支托、近中支托和近远中支托)的模型进行垂直载荷条件的应力分析研究。分析在同一加载条件下,上述4种设计的牙槽骨表面和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正中(牙合)力作用下,牙槽骨的绝大部分区域为压应力,较大压应力集中在前牙区和前磨牙区的牙槽嵴。加载于无支托义齿时,牙槽骨较大压力区的应力位高于有支托义齿,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值低于有支托义齿。有支托义齿加载时,牙槽嵴、基牙牙周膜应力值以近远中支托义齿小,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9.
新兵训练中应力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训练损伤是部队平时常见伤,其中应力性骨折尤为突出,已成为军训卫勤保障的一个迫切问题。应力性骨折是由于低于骨骼强度极限的应力反复持久地作用于骨骼,引起局部骨质累积性微损伤和吸收破坏所致,并可发展成完全骨折。其特点:(1)从事一项新的剧烈体力活动,又无有效防护措施;(2)反复持久地活动.引起局部痛疼、压痛,晚期可摸到骨表面粗糙或包块,软组织肿胀,休息后疼痛缓解,活动时又加重,可因跌跤或外力作用而引起横断骨折;(3)X线摄片,早期多无明显改变,2~4周后,呈现平行骨膜反应,横形致密度带,丘状骨痴堆积。我们…  相似文献   
5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应力变化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有限元计算法对不同设计的人工全部关节假体在骨内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正常股骨压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内侧面,有托式无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压应力主要分布在人工假体柄与股骨内侧皮质的交界面,有骨水泥型人工假体主要分布在骨水泥与假体交界面上。②有托式无骨水泥型在股骨内侧皮质应力比有骨水泥型小。③假体长度增加,假体末端应力略有减少。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正常股骨应力发生改变,骨水泥对应有缓冲作用,增加假体长度应力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