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0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709篇
基础医学   298篇
临床医学   695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1049篇
预防医学   89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9篇
  9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机制与肥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相关,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价IR的金标准,临床多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其严重程度。在妊娠过程中,生理性IR可增加葡萄糖吸收,保证胎盘对血糖的摄取,以利于胎儿葡萄糖的摄取。过量的IR将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包括早孕期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相关疾病、胎儿质量异常等。由于IR与多种妊娠期并发症相关,影响母儿预后,甚至对胎儿成年的代谢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孕期的监测及干预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临床效果及不良结局,提高药物流产接受度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1796例门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年中药物流产数量较负压吸宫术无明显上升趋势;②1796例中失联161例(8.9%),纳入流产效果分析的1625例中,完全流产1273例(78.3%),不全流产264例(16.3%),失败88例(5.4%)。③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重改为负压吸宫术10例和阴道出血量过多行急诊清宫术18例,另1例因不全流产行清宫术后发现绒毛水肿,无阴道出血多导致失血性休克和严重过敏及感染病例。结论:临床实践中包括不全流产和失败、严重不良反应及失联等在内的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中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分析实施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围管期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22例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所有患儿均实施PICC置入术,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61例患儿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2组置管、带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带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为8%,导管移位脱落率10%,置管困难、出血发生率为7%,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3%,带管时间为20.1 d,观察组患儿无静脉炎发生,导管移位脱落率2%,置管困难、出血发生率为2%,导管堵塞发生率为3%,带管时间为32.3 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后,患儿围管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儿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4.
王欣  段华 《北京医学》2014,(11):989-990
宫腔粘连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放射、感染等因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1],宫腔镜手术分离后再粘连屡见不鲜。我们于2013年6~12月观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后的低雌激素状态对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系统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方法:检索2018年2月前,发表于万方医学、中国知网、维普医学、中国生物医学、Medline、Embase、Cochrane和Clinical trails数据库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22.32%)相比,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流产率(11.00%)降低(MD=0.48,95%CI:0.30~0.76),Z=3.15(P=0.002)。纳入的英文文献中无不良反应报道,中文文献中发现用药组新生儿体重略高于对照组,且观测到2例先天性多囊肾的新生儿。归纳h CG相关文献,还有存在应用后出现注射局部红肿和肝酶一过性升高等轻度不良反应,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水肿和血栓等中重度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结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治疗先兆流产中疗效显著,但结合文献质量评价和不良反应报道,该药物应在严密监控下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86.
87.
规范理念和精准手术是妇科及妇科肿瘤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精准外科和精准手术的基础是精准教学。经过实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在肿瘤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借助数字人解剖系统建立精准教学示范模型系统。认为该模式可以在不同层面,对低年资医师均具有良好的培训结果。经过学习和培训,低年资医师不仅可以学习到手术相关知识,还可以扩宽视野,建立良好手术思维模式。通过介绍该模式的设计及初步探索结果,可为规范、科学地培养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比较.结果 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idit Z=36.954,P=0.000);护理干预后,两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疾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方面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和急救物品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用于先兆流产孕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先兆流产患者112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精细护理,观察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以及腰痛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出现感染5例,失血过多3例,流产1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14例,失血过多10例,流产22例,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